题目内容
【题目】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在这个化学反应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
C. 生成C和D的微粒个数比1:1
D. 生成C和D的质量比是14:3
【答案】D
【解析】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高温CO+3H2。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有2种,不是化合反应,错误;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物质B的化学式为H2O,相对分子质量是18,错误;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C和D的微粒个数比1:3;D、生成C和D的质量比是(12+16):3×(1×2)=14:3,正确。故选D。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②氯气Cl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Cl2;猜想三:该气体为______。
(实验探究)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① | 用排水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 | 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______。 | 猜想一成立 |
② |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 | 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 猜想____成立 |
(反思与评价)有同学认为实验①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氯气会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拓展应用)
(1)二氧化锰不仅能做催化剂,还可以做反应物,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H2O+Cl2↑,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该反应进行一小段时间后就不再产生气泡,此时反应物还大量存在,兴趣小组同学猜想是盐酸浓度变小了,造成反应停止,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该猜想是否正确______。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将(1)中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5%的过氧化氢溶液,发现产生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滤液中的什么物质催化了过氧化氢分解,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不写出现象及结论)。
猜想一:______;猜想二:______;
设计实验:______。
【题目】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该实验反应的原理是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实验步骤)具体实验步骤有:
①在硬质玻璃管中装入铜粉,两端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其中一端用气球密封;
②测量出实验所用硬质玻璃管的容积;
③停止加热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记录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④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
⑤移动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下一定体积的气体,记录体积后与硬质玻璃管另一端密封连接,并将硬质玻璃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1)正确的操作步骤为______(填数字序号);
(2)在实验加热过程中,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
(实验记录)如表是甲、乙、丙三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 小组 | 硬质玻璃管的容积/mL | 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体积/mL |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mL | 反应消耗的氧气体积/mL |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甲 | 45 | 15 | 4 | 11 | 18.3 |
乙 | 40 | 18 | 5 | 13 | 22.4 |
丙 | 50 | 20 | 6 | ______ | ______ |
填写上表中空白,帮助丙组同学完成实验数据的统计;
(实验分析)从上述数据中可知,该实验存在一定误差,导致该实验数据比21%小的原因不可能是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没有缓缓推拉注射器活塞;
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多;
④反应后读数时小气球中气体未全部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