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题目内容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将“分子”、“ 原子”、“ 元素”填入如图序号所对应的横线上。
试题答案
相关练习册答案
元素;原子;分子。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①,是由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其中原子②既能直接构成物质,又能构成分子③,还能通过得、失电子而形成离子。
点评:本题较简单,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的知识,熟练掌握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要求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和谐假期云南科技出版社系列答案
快乐寒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系列答案
学习与探究寒假学习系列答案
高中新课程评价与检测寒假作业系列答案
波波熊寒假作业江西人民出版社系列答案
新坐标寒假作业系列答案
星空初中假期作业寒假乐园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系列答案
寒假作业贵州人民出版社系列答案
寒假作业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系列答案
寒假小小练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外含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2
B.8
C.10
D.18
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
A.中子数
B.原子序数与中子数之和
C.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2013年的3·15晚会曝光了某品牌黄金饰品中掺杂了铱。查阅元素周期表可知,铱元素核电荷数为77,相对原子质量为19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铱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为77
B.铱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92g
D.铱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77
春天来了,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C.两种生成物中氢、氧分子个数比为2:1
D.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同学们为了探究水的组成,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电后两电极都有气体放出,经检验甲试管里的气体能燃烧,乙试管里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氢原子模型用“
”表示,氧原子模型用“
”表示,则构成甲试管中气体微粒的模型可表示为( )
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它们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H
+
?
C.氧气性质活泼,是因为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极易失去电子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组成不同
老师在讲授“分子和原子”内容时做了如图所示实验。请问:
①该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②B烧杯的作用是什么?
③实验说明什么?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