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美国中学生拉泽提出了全新的分子结构(化学式为C5N4O12),这一结构被化学工作者通过计算分析认为在现实中已经存在。下列有关C5N4O1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氧化物 B. 含有6个氧分子

C. 由三种元素组成 D. N、O元素质量比为1:3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I.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装置应该选用_______(填序号),该装置有一处不足,请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用装置__________(填序号),若用该装置收集的氧气也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II.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g进行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H2O+Cu。

(进行实验)

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进行实验。

序号

1﹣1

1﹣2

装置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固体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

序号

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2﹣1

1:9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

混有少量黑色物质

2﹣2

1:10

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

2﹣3

1:11

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2﹣4

1:12

无黑色物质

2﹣5

1:13

混有较多黑色物质

(解释与结论)

(1)若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固体全部是铜,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2中,证明生成C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2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何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

(提出问题)学完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后,知道碳在质量不同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那过量的炭粉与氧化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有哪些可能呢?

(提出假设)假设1:只有二氧化碳;

假设2:_____;

假设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NH4Cl)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同时生成氯化钠和一种常见的液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未装药品),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先夹紧弹簧夹,在右侧导管处连接一注射器,将注射器活塞往里推一段距离,松手后观察到_____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称取3.20g氧化铁和2.00g碳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

③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目的是_____。

④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现象说明_____。

⑤待反应结束,应先_____,再_____(填“熄灭酒精喷灯”或“打开弹簧夹、继续通氮气”),冷却至室温后停止通入氮气,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已知氧化铁被完全还原成铁单质)。

(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g,生成的气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判断,得出假设_____成立。

(实验反思)有同学认为也可以将图1中虚线内B装置换成图2装置,图2装置中你认为最为合理的是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