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目的 | 主要实验操作 |
甲 | CO、CH4气体 | 鉴别 |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
乙 | Na2CO3(NaOH)溶液 | 检验 | 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
丙 | HCl(H2SO4)固体 | 除杂 | 加入适量BaCl2溶液 |
丁 | MnO2、KCl 固体 | 分离 |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
甲、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如果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则气体是甲烷,否则是一氧化碳,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乙、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取样,滴加酚酞溶液,均显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符合题意;
丙、BaCl2 +H2SO4=BaSO4↓+2HCl ,无杂质生成,实验方案正确;C不符合题意;
丁、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将MnO2、KCl的固体混合物溶于水,过滤,洗涤并烘干二氧化锰,蒸发氯化钾溶液即可,方案正确。D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B。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水的净化的相关知识,掌握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以及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理解,了解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题目】某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总结 | ||
各步骤结论 | 总结 | |||
实验一 | 将氯酸钾加热至融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木条复燃 | 氯酸钾受热分解能产生氧气,但是 ① 。 |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二 | 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木条不复燃 | 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 |
实验三 | ② | 木条迅速复 燃 |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 |
(1)请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① , ②;
(2)在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要验证回收的二氧化锰是否还有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