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
(2)若要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固体, 宜采用______的结晶方法。
(3)t1℃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 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4)t3℃时,将100g水加入到盛有30g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不饱和溶液,若想使溶液恰好饱和,可采用具体的方法是(答一种就可以):_______。
(5)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是____。
【答案】 降温(或加水) 蒸发溶剂 乙>丙>甲 加20g甲物质(或蒸发40g水、降低到t1℃) 乙>丙>甲
【解析】(1)据图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降温可以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2)要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固体,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因为乙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 (3)t1℃时,将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因为甲、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所以乙大于甲;t1℃时,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并小于乙大于甲,因为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4)t3℃时,若将100g水加入到盛有30g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不饱和溶液变成恰好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加20g甲物质、蒸发40g水、降低到t1℃;(5) t1℃时,将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的质量不变,因为甲、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溶质不析出;t1℃时,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质量减小,并小于乙大于甲甲,因为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溶质析出。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探究活动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小丽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探究活动2)能否通过证明有水生成来证明其反应的发生?
(设计实验)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如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
(小资料)a.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b.无水醋酸是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1)实验①、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三支试管中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4)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可以按照下表实验方法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说出对应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少量氧化铜 | _______ | 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