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B.探究分子的运动
C.稀释浓硫酸
D.过滤
【答案】D
【解析】
A、燃烧的条件:物质是可燃物、有氧气参与、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实验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未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红磷未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且白磷着火点较低;该实验既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可以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故A正确;
B、该实验观察到b烧杯内酚酞变红,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同时也表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故B正确;
C、浓硫酸稀释时,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稀释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故C正确;
D、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三靠:漏斗颈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引流的玻璃棒下端轻靠滤纸三层一侧,盛待过滤的烧杯的嘴部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故D不正确。故选D。
【题目】(1)A.氧气B.氢气C.肥皂水D. 稀有气体E.五氧化二磷,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①高原缺氧的“氧”指_________; ②霓虹灯中填充的气体是_________;
③我校运动会发令枪中冒的白烟是_________; ④我校运动会 放飞的气球内填充物可能是_________;
⑤硬水危害人们健康,生活中鉴别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___.
(2)下列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 (用字母填空, 下同),属于分子构成的纯净物的是_________,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_____。
A | B | C | D | E | F |
氧气和液氧 | 氧气()和臭氧()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 冰和水和水() | 过氧化氢() | 铁粉和铁块 |
【题目】有三位同学在研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他们想进一步探究: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酞溶液,发现酚酞溶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
(提出问题)上述酚酞溶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王:可能是浑浊液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溶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液就变无色。
小胡: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也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翠: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离子较多,使酚酞溶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离子变少,酚酞溶液又变无色。
(讨论交流)小翠认为小王的猜想不正确,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原因上给出解释:_____。
(实验验证)(1)三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胡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吗?
实验步骤 | 设计目的 |
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滴入酚酞溶液,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 _____ |
(2)小翠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猜想,请将其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方法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结论 |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质量的和等质量的热水,振荡,各滴入数滴无色的酚酞溶液,_____ | _____ | 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有关 |
(拓展延伸)在生活和生产中对氢氧化镁还有一些了解。
(1)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用稀盐酸来洗涤,写出其与氢氧化镁反应的方程式_____。
(2)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会引起很多胃病,氢氧化镁和碳酸氢钠都是抗胃酸药剂的主要成分,如果服用等量(指主要成分)的这两种药,服用的药效比服用“强”的原因是:_____。
(3)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此分解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所以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根据灭火原理你认为氢氧化镁能做阻燃剂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 氢氧化镁是一种碱 B 受热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 氢氧化镁不溶于水
D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E可以降低可燃性建筑材料的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