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所示的是电解水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 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a和气体b. 请回答:(1)电解水时,通电后电极上出现______,负极上产生的气体a是______.
(2)实验室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
(3)水通电后发生______变化,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H2↑+O2↑
(2)根据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分析.
(3)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和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分析.
解答:解:(1)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正极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答案:气泡;氢气.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故答案:用带火星的木条.
(3)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生成了新物质,故答案:化学;2H2O2H2↑+O2↑.
点评:水通电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1:2,要记牢不能颠倒.
有关水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图 1 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图 2 为简易蒸馏装置,海水分别经图2与图1 装置单独处理后,所得水质成分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
(2)图 3 为简易水电解器,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A 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
(3)双氧水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水和双氧水都含有相同的元素,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
(4)下面实验中水的作用解释正确的是( )
A B C D
实
验
内
容
|
|
|
|
水
的
作
用 连接前用玻璃端蘸水,起润滑作用。 瓶中的水起到防止实验时炸裂瓶底的作用。 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用胶头滴管滴少量水,让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1)探究物质的性质
如右图所示,小文同学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
①我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②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出的一种科学实[来源:Zxxk.Com]
验方法是 。
(2)探究物质的用途
水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物质之一。它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下面三个实验中都用到水,我能说明水的作用。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电解水
①三个实验中水的作用各不相同,我能一一说出。
A瓶中的水: 。B瓶中的水: 。C水槽中的水: 。
②王磊做电解水的实验时,用铜丝做导线和电极,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2:1,和理论值相比有误差,请你从所得气体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层面上分析原因: 、 。
(3)探究物质的组成
艾化学同学以木条为基本原料,进行了如下一系列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法提炼 |
点燃干燥的木条,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 |
一会儿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
木条中一定含有 元素 |
根据一切化学反应中元素的 不变,同时根据表格中的实验 可以推测出实验结论。 |
继续把火焰靠近烧杯底部[来源:ZXXK] |
一会儿烧杯底部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
木条中一定含有 元素[来源:ZXXK] |
有关水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
|
|
(1)图 1 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图 2 为简易蒸馏装置,海水分别经图2与图1 装置单独处理后,所得水质成分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
(2)图 3 为简易水电解器,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A 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
(3)双氧水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水和双氧水都含有相同的元素,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
(4)下面实验中水的作用解释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实 验 内 容 |
|
|
|
| ||||||||
水 的 作 用 | 连接前用玻璃端蘸水,起润滑作用。 | 瓶中的水起到防止实验时炸裂瓶底的作用。 | 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 用胶头滴管滴少量水,让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
(1)接通电源前小华往水中加入了少量的氢氧化钠,请你猜猜看
其作用是什么? ;
(2)接通电源后,甲管生成 (填化学式)气体,可见b接的是电源 (填“正”或“负”)极,用化学反应表达式表示出实验过程 .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填“水分子”、“氢分子”、“氢原子”、“氧分子”或“氧原子”).此实验可验证水是由 组成的.
(3)她们测定了两管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下:
实 验 时 间/m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
甲管中气体体积/mL | 6 | 12 | 20 | 29 | 39 | 49 | 59 | 69 | … |
乙管中气体体积/mL | 2 | 4 | 7 | 1l | 16 | 21 | 26 | 3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