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时分别将10g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如图A所示.再将两溶液升温至30℃,充分搅拌后如图B所示.图C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C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字母).
(2)图A的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3)要使烧杯③中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至少需加入
 
g甲.
(4)小明取等量的③④中的溶液同时蒸发,较快析出晶体的是哪一种,并说明原因
 

(5)蒸发装置如图D所示,当操作进行到
 
时停止加热.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蒸发与蒸馏操作,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观察图AB可知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依此分析判断;
(2)溶液中溶质有剩余的一定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3)依据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计算作答;
(4)观察图C,依据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作答;
(5)依据蒸发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作答;
解答:解:
(1)观察图AB可知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观察图C,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M;
(2)溶液中溶质有剩余的一定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故选:①;
(3)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要使烧杯③中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至少需加入(30-10)g=20g;
(4)观察图C,因为④中乙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③中甲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蒸发时温度较高,甲物质溶解度较大,不易析出;所以较快析出晶体的是④;
(5)依据蒸发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知:蒸发装置如图D所示,当操作进行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故答案为:
(1)M;
(2)①;
(3)20;
(4)较快析出晶体的是④,因为④中乙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③中甲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蒸发时温度较高,甲物质溶解度较大,不易析出;
(5)有大量晶体析出.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通常CO2可作灭火
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Na2CO3
【查阅资料】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
②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④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记录
序号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解释
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A中产生大量气泡,E中出现浑浊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G中产生黑色沉淀反应产物一定有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反应产物还有
 
(2)实验反思
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
 

②C装置中应装
 
,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
 

气球有何作用
 

③通过此实验你得到的新认识有
 

【继续探究】为了检验D中白烟的成分,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①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振荡,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
 
D中白色固体是
碳酸钠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
 
无明显现象
为证明其中的钠全部生成了碳酸钠,现通过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加以证明,已知实验中称取钠为2.3g,
理论上应产生碳酸钠为
 
g,现将充分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过滤
后得沉淀9.9g,其结果与理论值相比
 
(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可能是在操作过程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