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分)蕲春实验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1)第一组同学在向A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A中溶液仍然呈红色,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酚酞除外,用化学式表示)                     ;第二组同学做完A实验后溶液呈无色,用微观理论解释A中溶液变为无色的反应的实质是                                     
(2)第三组同学做B实验用于确认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实验前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B实验全过程的操作及现象是:
步骤
现象
第一步:                        
气球胀大
第二步:                        
气球又缩小至原来状态
 
(3)请写出气球缩小至原来状态的化学方程式                             
(4)实验结束后,小军将以上同学做的A、B两个实验的废液均倒入同一个大烧杯中,观察到混合后的废液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大烧杯的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酚酞除外)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验证]取一定量的废液,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如图2为同学们根据部分实验现象绘制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只有沉淀产生,溶液仍然为红色,则废液中的溶质为         ;如果观察到有沉淀产生,溶液仍由红色变为无色,则废液中的溶质为            
 (1)NaOH、NaCl   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与稀盐酸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了水分子     (2)打开K1,关闭K2    打开K2,关闭K1    (3)Na2CO3+2HCl=2NaCl+H2O+CO2↑  (4)NaOH、Na2CO3、NaCl    Na2CO3、NaCl
 
试题分析: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溶液仍然呈现红色说明碱没有反应完,故(1)第一组同学在向A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A中溶液仍然呈红色,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NaCl;第二组同学做完A实验后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没有聊氢氧根离子,故用微观理论解释A中溶液变为无色的反应的实质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与稀盐酸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了水分子;(2)第三组同学做B实验用于确认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实验前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B实验全过程的操作及现象是: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操作为第一步为打开K1,关闭K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气体的压强减小;第二步;打开K2,关闭K1滴入盐酸,盐酸与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3)请写出气球缩小至原来状态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4)实验结束后,小军将以上同学做的A、B两个实验的废液均倒入同一个大烧杯中,观察到混合后的废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提出问题]大烧杯的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只有沉淀产生,溶液仍然为红色,说明溶液中既有碳酸钠还有氢氧化钠,故废液中的溶质为NaOH、Na2CO3、NaCl ;如果观察到有沉淀产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反应后没有碱性物质,则废液中的溶质为Na2CO3、NaCl。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四瓶长期存放且失去标签的溶液,现标为A、B、C、D,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

【提出问题】如何区分出四种溶液?
【进行实验】组长楠楠同学的实验如图所示:
【表达与交流】楠楠同学取少量A溶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楠楠同学由此得出结论:A是碳酸钠溶液。
萍萍同学不同意楠楠的观点,她的理由是(1)                             
经过交流,两人一起制订了新的实验方案:另取少量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2)      溶液,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3)                           
过滤后,取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证明了楠楠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同时确定了A。
两位同学取B、C、D样品继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收集证据】观察到B中无明显现象,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中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解释与结论】通过实验,两位同学最终区分出了四种溶液。请将B、C、D三瓶溶液中
溶质的化学式分别标在试剂瓶的标签上(4)

【反思与评价】你认为楠楠和萍萍两位同学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的长处是
(5)                                             。(写一点即可)
(10分)为探究气体X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图12所示实验(固定装置未画出)。
【资料在线】
(1)加热条件下,气体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2)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X反应。
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X。
(3)本实验条件下,氮气密度为1.15g·L-1,装置内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对相关数据测定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取一定量氧化铜,准确称得其质量为2.40g。
(3)按图12所示装入药品,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Ⅰ(见表1)。
(4)连接A、B、C装置, 将气体X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后,连接上D装置,读数后开始加热。当A装置中氧化铜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  X至玻璃管冷却,再次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Ⅱ(见表1)。
【实验装置】

【相关数据】

【回答问题】
(1)B装置中氧化钙吸水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                              ,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                               
(3)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生成水的质量为         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
由此推知,气体X中一定         (填“有”或 “没有”)氧元素。
(4)通过计算推导出气体X的化学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