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再向试管口的棉花团上滴一些浓氨水。
(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溶液由_____(填A、B、C或(C、B、A)顺序先后变成_____色.该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___
【答案】C、B、A 红色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起衬托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
【解析】
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显碱性。
(1)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同时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先后顺序为C、B、A,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2)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的作用是便于观察颜色的变化,故白纸的作用是起衬托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
【题目】某校课外小组同学用含有泥沙和氯化钠杂质的碳酸钠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向一只60 g的烧杯中加入35 g样品,然后分5次加入盐酸,每次加入盐酸40 g(不考虑水、氯化氢逸出),每次反应完全后,称量烧杯和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次数 | 1 | 2 | 3 | 4 | 5 |
烧杯和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g | 132.8 | 170.6 | 208.4 | 246.2 | 286.2 |
已知:(1)第5次加酸后,烧杯底部剩余不溶固体2.1g。泥沙成分为SiO2,它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发生反应。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_________。
(2)反应结束时得到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 。
(3)碳酸钠样品中钠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
【题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离不开装置。
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 A | B | C |
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 | D | E | F |
干燥气体的常用装置 | G | H |
(1)制取气体时,首先要对发生装置进行气密性的检查,确保装置不漏气。检查装置C气密性的方法是:首先将导管的末端浸在水中,然后用双手紧握试管,一会儿发现导管末端_____,松开双手后,导管末端液面上升,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收集气体的方法主要决定于气体的性质。装置F所示的收集方法是_____,被收集气体的密度_____空气的密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用D装置收集某种气体,发现_____时,证明气体已集满。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
(4)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就是利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其主要操作步骤有: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组装仪器;③向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④向维形瓶中放入二氧化锰;⑤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①④③⑤ d.②③④①⑤
(5)写出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