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很多我们身边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吸烟对人体有害,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________;
(2)影视舞台上经常看到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产生这一景象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_;
(3)一氧化氮(NO)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常温下,易于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4)1999年,美国使用一种“石墨炸弹”.这种炸弹炸后释放出大量纤维状的石墨,它们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造成设备短路而停电,其原因是________;
(5)1992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汞元素的一种新原子.这种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8,核电荷数为80.这种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6)家庭食用的加碘食盐中所含的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I)化合价是________.

解:(1)香烟产生的烟气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故填:CO.
(2)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小液滴,从而形成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故填:干冰.
(3)一氧化氮(NO)气体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常温下,易于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不能用排气法收集.故填:排水法.
(4)石墨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造成设备短路而停电,其原因是石墨具有导电性.故填:石墨具有导电性.
(5)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填:80.
(6)在碘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以求出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填:+5.
分析:香烟燃烧时能生成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从而使环境的温度降低,收集气体时应该考虑气体的密度、水溶性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知识,石墨的导电性良好,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一氧化碳、干冰、一氧化碳、石墨等物质的性质和化合价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a.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
;②
铁架台
铁架台

b.晓杰同学想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B
 (填序号,下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c.晓海经查阅资料,得知乙炔(C2H2)气体可用水和CaC2固体反应制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CaC2═C2H2↑+Ca(OH)2
2H2O+CaC2═C2H2↑+Ca(OH)2
.在制取的乙炔气体中常含有酸性杂质气体CO2和H2S,为除去杂物,得到纯净干燥的乙炔气体,装置连接顺序为:A→
G
G
C
C
→F.
(2)过氧化钠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药品,它是浅黄白色颗粒粉末.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与水中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方程式:Na2O2+2H2O=2NaOH+H2O2,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a.区分水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
加二氧化锰粉末,观察是否有气泡放出
加二氧化锰粉末,观察是否有气泡放出
,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b.某同学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生成了氢氧化钠,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请你对此现象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什么导致溶液先变红再褪色?
猜想与假设:
猜想1:甲同学“可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导致溶液褪色”;
猜想2:乙同学“可能是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实验与结论:
①甲同学提出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
若酚酞溶液变质,则溶液不会变红
若酚酞溶液变质,则溶液不会变红

②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乙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并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变红后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现象
溶液依然为红色
不是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不是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不同的猜想吗?
猜想3:
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的氧气使溶液褪色或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
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的氧气使溶液褪色或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

方案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
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
(1)变回红色
(2)依然无色
(1)变回红色
(2)依然无色
(1)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溶液颜色褪去
(2)溶液颜色褪去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无关
(1)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溶液颜色褪去
(2)溶液颜色褪去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无关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