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小组同学分别完成了图1 所示的3 个实验(图中a 处连接压强传感器).图2 中的曲线1, 2,3 分别表示加入等体积相应液体后,烧瓶 1, 2, 3 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
B. 对比曲线 1 和 2 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 对比曲线 1 和 3 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 对比曲线 2 和 3 可知,40% NaOH 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
首届中国国际钢铁流通博览会以“困境与出路”为主题,将发展网上钢贸交易平台,钢材条形码有价格、产地等信息。则:
(1)生铁和钢是_____不同的两种铁合金,都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为了探究铁与锰的金属活动性,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两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中的Mn元素显+2价)。请回答:
金属 | 铁 | 锰 |
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 放出气泡速率缓慢 | 放出气泡速率较快 |
得出结论 | 得出活动性:铁_____(填“>”“<”)锰 |
(3)写出锰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
彩漂洗衣液能够去渍、除菌,白色和彩色织物均可使用。彩漂洗衣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使用说明]每2L水加入1瓶盖本品,与洗衣粉混合浸泡效果更佳;遇顽固污渍,可适当提高水温或延长浸泡时间。注意:使用彩漂液清洗彩色衣服时水温不宜超过50°C!
[进行实验]探究过氧化氢溶液的漂白性。
实验1:室温下用10%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一块红色布条,浸泡时间与布条颜色变化如下表。
浸泡时间 | 20分钟 | 40分钟 | 60分钟 |
布条颜色的变化 | 无明显变化 | 颜色稍变浅 | 颜色明显变浅 |
实验2:将红色布条分别浸泡在4种溶液中,20 分钟后现象如下表。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 | ||||
布条颜色的变化 | 无明显变化 | 颜色稍变浅 | 颜色稍变浅 | 颜色明显变浅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对H2O2溶液漂白效果的影响。
(2)实验2中,欲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可使过氧化氢溶液的漂白性增强”的结论,需要对比实验______________(填编号)。
(3) 实验2中,通过对比②④,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推测“使用彩漂液清洗彩色衣服时水温不宜超过50°C”的原因是________。
[注意:若答对第(5) (6) 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小组查得知,FeCl2 溶液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有催化效果,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以下实验: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5%和2%)的H2O2溶液,再同时用注射器匀速注入等质量、等浓度的FeCl3溶液,分别用气压传感器测定(装置气密性良好)两试管中气体压力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5)图2中0-100秒管内气压几乎没有变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请你再从图2曲线中找FeCl3溶液对H2O2溶液分解影响的一条规律性结论:_______。
(6)请设计实验证明是FeCl3溶液中的Fe3+ 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有催化效果:_______(包括实验步骤和预期现象)
实验室中有一瓶长期使用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探究
[发现问题]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NaOH在空气中不会转化成NaHCO3②BaCl2溶液呈中性,Ba(OH)2是可溶性碱③CO2在饱和的NaHCO3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提出猜想]猜想Ⅰ:NaOH
猜想Ⅱ:Na2CO3
猜想Ⅲ:NaOH和Na2CO3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步骤(1):样品全部溶解 步骤(2):观察到现象A |
[收集证据](1)若现象A是有气泡产生,则x为_______溶液 (填化学式),则_______(填“猜想Ⅰ”、“猜想Ⅱ” 或“猜想Ⅲ”)不成立。
(2)若X溶液为Ba(OH)2溶液,现象A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测定其pH>7,则证明猜想Ⅲ成立,这个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填“是”或“否”)。
[定量分析]确定部分变质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步骤如下:①按图连接好装置,井检查气密性:②准确称取该样品1.0g放入烧瓶内;③打开活塞,滴加30.0%的稀硫酸至过量,关闭活塞;④反应结束后,量筒内液体的读数为55.0mL.(已知:室温条件下,CO2的密度为1.6g﹒L-1 )
(1)B装置集气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__(填 “有”或“没有”)影响。B中饱和NaHCO3溶液如果用水代替,则所测CO2体积______(填 “偏大”、“偏小”或“不变”)。
(2)通过计算,便可测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
某化学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白色粉笔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粉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老师提示是一种常见的钙盐与少量性质稳定的粘合剂制成的。
(猜想与假设)同学分别做出如下猜想:
A:碳酸钙 B:氢氧化钙 C:硫酸钙 D:氯化钙 E:硝酸钙
同学们根据老师提示并讨论,立即否定了B的猜想,你认为理由是______。
(查阅资料)
(1)硫酸钙是自然界中石膏矿的主要成分,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2)室温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 | 碳酸钙 | 氯化钙 | 硫酸钙 | 硝酸钙 |
溶解度/g | 0.0013 | 74.5 | 0.3 | 138 |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① | 取少量白色粉笔研碎于试管中,加入 ______ | 无现象 | A不成立 |
② | 取少量白色粉笔研碎于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搅拌 | 固体没有明显减少 | ______ 不成立 |
③ | 将②进行 ______ 操作,得到清液A和固体,向清液中加入 ______ 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 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消失 | C成立 |
请写出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注意:若答对以下问题可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拓展延伸)为了测定生石膏的组成(CaSO4•xH2O),即测定x的值,做了如下实验:将含结晶水的硫酸钙放在坩埚中加热,加热前和加热后都进行称量。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加热的时间不断延长,他们在实验中将数据整理如下,并利用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含结晶水的硫酸钙有两种组成形式,在加热过程中,分步失去结晶水,最终得到硫酸钙固体。
实验顺序 (按序延长加热时间) | 固体质量/g | |
加热前 | 加热后 | |
1 | 3.44 | 3.26 |
2 | 3.44 | 3.12 |
3 | 3.44 | 2.90 |
4 | 3.44 | 2.90 |
5 | 3.44 | 2.80 |
6 | 3.44 | 2.78 |
7 | 3.44 | 2.72 |
8 | 3.44 | 2.72 |
(1)AB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______。
(2)利用实验数据,计算x=______。
(3)图中CD段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