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6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
B、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
C、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
D、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根据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进行解答;
B、根据不知道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所以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不一定有晶体析出进行解答;
C、根据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进行解答;
D、根据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且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解答.
B、根据不知道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所以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不一定有晶体析出进行解答;
C、根据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进行解答;
D、根据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且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解答.
解答:解: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所以t1℃时,6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故A正确;
B、不知道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所以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B错误;
C、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所以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C正确;
D、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没有溶质析出,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
故选:B.
B、不知道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所以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B错误;
C、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所以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C正确;
D、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没有溶质析出,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知道了溶解度如何比较大小,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冰雪融化;②分离液态空气;③食物腐烂;④干冰升华;⑤蜡烛燃烧;⑥铁生锈( )
①冰雪融化;②分离液态空气;③食物腐烂;④干冰升华;⑤蜡烛燃烧;⑥铁生锈( )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③⑤⑥ | D、①⑤ |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
B、 |
C、 |
D、 |
下列气体性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CO2能还原氧化铜 |
B、O2能支持燃烧 |
C、N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D、H2是最轻的气体 |
2012年多哈气候大会讨论决议《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其核心内涵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全球的气候变暖.下列为减少生活中碳的耗用量即减少“碳足迹”(见图)做法正确的是( )
A、教科书循环使用 |
B、为了卫生多使用一次性筷子 |
C、夏天为了更凉快,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 |
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
下列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甲烷+氧气
| ||||
B、高锰酸钾
| ||||
C、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 ||||
D、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 |
下列物质中,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是( )
A、CaCO3 |
B、Al2(SO4)3 |
C、Al(NO3)3 |
D、Fe(OH)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