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收集满 CO2 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 塑料瓶变瘪 | CO2 能与水反应 |
B |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体产生 | 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
C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某气体的集气瓶中 | 木条熄灭 |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
D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 溶液变红 | 该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
A.A B.B C.C D.D
钙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形成的物质种类很多。
(1)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CaH2能与H2O反应生成Ca(OH)2和H2,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生石灰溶于水可制得熟石灰,该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 (填“吸热”或“放热”),实验室可以用 测定其溶液的酸碱度。
(3)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将Na2CO3溶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Ca(OH)2
猜想三:NaOH和①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② 。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实验Ⅰ: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溶液 | ③ | 猜想二不成立 |
实验Ⅱ: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④ | 产生气泡 | 猜想⑤ 成立 |
【拓展延伸】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⑥ 。
某研究学习小组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20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表格(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实验次数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1 | 20 | 15 |
2 | 20 | 10 |
3 | 20 | 6.8 |
4 | 20 | n |
(1)表中n的数值为_____;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老师让两位同学和他共同做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①②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与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同学们在吹气后观察到①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_____,针对②中的情况,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A: 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B: 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③、④两个实验。实验现象:③中的软塑料瓶变瘪,④中_____
(2)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光同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若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_____
(3)小光设计实验验证实验②中溶质的成分,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第一步: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_____溶液 | _____ | 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
第二步:静置上述溶液,取上层清液少许于另一只试管中,滴入几滴_____溶液 | _____ |
写出第一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拓展)探究结束后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②通过_____证明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