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调味品加到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白糖 B.白醋 C.花椒粉 D.精盐
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B. 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C. 开发风能替代化石燃料
D. 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已迫在眉睫。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潮汐能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如果要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
A. B. C. D.
时,在一只烧杯中加入水,放入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水不反应),搅拌、静置,有白色沉淀沉降到烧杯底部,对于上层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稀溶液 B.是无色溶液 C.是饱和溶液 D.是不饱和溶液
实验室使用块状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和稀盐酸制取CO2,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固体仍有剩余时,通常认为反应结束,剩余液呈中性,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操作)
(1)向试管中加入5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容积1/3的稀盐酸(1:1);观察不到气泡后,仍有固体剩余;将试管静置。
(2)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酸性
(提出问题Ⅰ)
反应后剩余溶液中有哪些物质?其中能使溶液pH=2的有哪些?
(实验探究Ⅰ)
(1)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CaCl2的可能性,简述其实验方案_____。
(2)乙同学将CO2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pH>5。
(3)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剩余液中还含有_____。
(提出问题Ⅱ)
试管中剩余固体是否仍含有CaCO3?
(实验探究Ⅱ)
小组同学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1:1),又有大量气泡产生。
(1)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剩余固体中含有Ca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比较稀盐酸加入前后的实验现象,解释“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
(拓展延伸)
(1)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
(2)假如用100g 14.6%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石灰石反应,看不到气泡产生时,停止收集气体,收集到的CO2质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8g。
某溶液可能含有盐酸、硫酸、硝酸钠、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共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B.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可能含有硝酸钠
C.反应过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氢氧化铜,可能有硫酸钡
D.到达b点时所消耗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17.1g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需氯化钠的质量为7.5g,需要水的体积为42.5mL
B.称取氯化钠:托盘天平未经调零即用来称取氯化钠固体
C.量取水: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
D.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指定的容器中,贴上标签备用
补齐连线。
物质—用途
物质—主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