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某同学在实验结束进行废液处理时,将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倒入到指定的洁净容器中,看到有气泡产生,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又倒入了氢氧化钙溶液,发现该容器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了解以上三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他决定从倒入氢氧化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组成入手进行探究.
(1)他决定从倒入氢氧化钙溶液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组成入手进行探究.并作出了两种猜想(猜想①和猜想②).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猜想③).
猜想①: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
猜想②: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猜想③:溶质为
(2)比较三种猜想,说明该同学作出猜想①的理由
(3)比较三种猜想的异同,如果猜想②成立,设计实验,用两种方法加以证明.按相关要求填写实验报告.
(1)他决定从倒入氢氧化钙溶液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组成入手进行探究.并作出了两种猜想(猜想①和猜想②).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猜想③).
猜想①: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
猜想②: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猜想③:溶质为
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2)比较三种猜想,说明该同学作出猜想①的理由
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待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后,出现了白色沉淀,说明稀盐酸不足,碳酸钠有剩余;剩余的碳酸钠溶液与加入的氢氧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3)比较三种猜想的异同,如果猜想②成立,设计实验,用两种方法加以证明.按相关要求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方法一 | ||
方法二 |
分析:(1)①因为“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倒入到指定的洁净容器中,看到有气泡产生”,所以反应生成氯化钠;②“又倒入了氢氧化钙溶液,发现该容器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③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所以猜想③: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2)因为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待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后,出现了白色沉淀,说明稀盐酸不足,碳酸钠有剩余;剩余的碳酸钠溶液与加入的氢氧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所以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3)如果猜想②成立,用两种方法设计实验,加以证明:既然有钙离子,则用二氧化碳或碳酸根进行检验.
(2)因为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待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后,出现了白色沉淀,说明稀盐酸不足,碳酸钠有剩余;剩余的碳酸钠溶液与加入的氢氧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所以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3)如果猜想②成立,用两种方法设计实验,加以证明:既然有钙离子,则用二氧化碳或碳酸根进行检验.
解答:解:(1)有题意,做出三种不同的猜想,了解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
(2)根据题意,解释同学作出猜想①的理由,发生的三个化学反应后,所得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3)用两种方法设计实验,加以证明猜想②成立:掌握检验钙离子的方法.
故答为:(1)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或化学式)
(2)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待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后,出现了白色沉淀,说明稀盐酸不足,碳酸钠有剩余;剩余的碳酸钠溶液与加入的氢氧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3)方法一: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清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法二: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清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2)根据题意,解释同学作出猜想①的理由,发生的三个化学反应后,所得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3)用两种方法设计实验,加以证明猜想②成立:掌握检验钙离子的方法.
故答为:(1)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或化学式)
(2)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待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后,出现了白色沉淀,说明稀盐酸不足,碳酸钠有剩余;剩余的碳酸钠溶液与加入的氢氧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3)方法一: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清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法二: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清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会运用猜想与事实验证的方法和技巧处理实验问题,掌握盐的化学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