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图一实验现象和图二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c点的含义是____。
(2)在t3℃时,将50克甲放入100g水中,形成的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降温至t1℃,析出的晶体甲____g,此时烧杯中溶液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到0.1%)。
(3)若要将b点的65g甲溶液转化为d点的甲溶液,采用的方法有加入溶质_____g。
(4)若将t3℃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则对两种溶液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
Ⅰ.都是饱和溶液 Ⅱ.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
Ⅲ.溶剂质量不变 Ⅳ.析出溶质的质量:m甲m乙
【答案】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g/100g水 不饱和 20 23.1% 25 Ⅰ、Ⅱ、Ⅲ
【解析】
(1)c点的含义是: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g/100g水,故填: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g/100g水;
(2)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80g/100g水,将50克甲放入100g水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故填:不饱和;
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100g水,降温至t1℃,析出的晶体甲20g,故填:20;
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23.1%;
(3)65gb点的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为:65g× =15g,溶剂质量为50g,d点的甲溶液溶解度为80g/100g水,故需要加入溶质80g÷2-15g=25g,故填:25g
(4)若将t3℃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两溶液都会有溶质析出,溶剂质量不变,因此得到的都是饱和溶液。由于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未知,所以不能判断析出溶质的质量的大小关系。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大,故该温度下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故选:Ⅰ、Ⅱ、Ⅲ;
【题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下列图像表达的化学反应过程,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化学反应 | 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 等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催化的条件下反应 | 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相同的锌片反应 | 等质量形状不同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
图像 |
A.AB.BC.CD.D
【题目】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总结 | ||
结论 | 总结 | |||
实验一 |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有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 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较_____(填“快”或“慢”)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二 |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没有明显现象 | 水_____(填“能”或“不能”)分解产生氧气。 | |
实验三 | _____ | _____ |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 |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固体继续加入到另一支装有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观察分析,其目的是_____ 。
【题目】图象与对应的实验表述一致的是( )
实验 | X轴表示的含义 | Y轴表示的含义 |
A.将MnO2放入双氧水 | 时间(s) | 溶液中水的质量(g) |
B.足量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燃烧 | 时间(s) | 瓶内气体的体积(ml) |
C.向白色硫酸铜粉末中逐滴滴加水 | 水的质量(g) | 溶液的质量(g) |
D.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 | 时间(s) | 溶液的浓度(c%) |
A.B.
C.D.
【题目】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M、N、X、Y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 M | N | X | Y |
反应前质量/g | 8 | 11 | 18 | 10 |
反应后质量/g | 8 | 33 | 4 |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是X和Y,生成物是M和N,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后生成N的质量是33g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