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2分)在实验室选用如图中A~G的装置可以制取气体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H操作的现象 。
(2)某同学选用装置A和F来制取氧气.请写出该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装置B和C,其中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浸在液面下,其目的是: ,与装置B相比,C装置的优点有: .
(4)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可以是 (填序号);
②若用如图G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NH3,请把图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
【答案】(1)温度越高气体分子间距离增大,体积膨胀,导管口有气泡产生(2)(3)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管口逸出; 可用通过控制反应物的量,来控制反应速率;(4)①A ; D;②
【解析】
试题分析:(1)气密性的检验是利用了热胀冷缩原理,热胀冷缩的本质原因是分子间隔的变化,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则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试管内的气体分子间隔增大会在导管末端看到有气泡逸出;(2)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生成气体,故可以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3)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浸在液面下,其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C装置可以通过推动注射器的快慢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4)制取氨气是固体加热生成气体,故应该选择装置A做反应容器;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故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用G装置来收集氨气时,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气体由短管加入,将空气从长管排出;
【题目】(10分)随着对“火”的认识和使用,人类能够更好地改造自然、改善生活.
(1)如图1所示,古人“钻木取火”过程中,快速搓动木棍使底部的干草着火,从“燃烧条件”分析:“钻木”为干草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
(2)形状大小相同的木炭在下列气体中燃烧的现象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不同气体中 | 在空气中 | 在氧气中 | 在臭氧中 |
实验现象 | 红热 | 剧烈燃烧 | 非常剧烈地燃烧 |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①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答一点) .
②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
③根据表中信息,写一条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 .
④木炭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如图2所示,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经研究:子火焰中燃烧物为石蜡蒸汽,子火焰为石蜡蒸汽燃烧产生的.
①蜡烛能产生子火焰这一现象,证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写一点,下同),化学性质是 .
②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导气管不宜太长,其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