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有机物:葡萄糖、二氧化碳
B.碱类:烧碱、纯碱
C.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 、硫酸铜
D.合成材料:纤维、合金
2019 年3月25日,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向河南人民发出倡议,“大力弘扬文明新风,推进 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祭祀,减少环境污染”。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焚烧高香 B.鸣放鞭炮 C.植树绿化 D.抛撒冥币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某次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2)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产生的气体为O2
猜想二:产生的气体为Cl2
猜想三:产生的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有一个小组猜想该气体中可能有SO2,但其他小组都认为不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序号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方案Ⅰ |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 猜想________成立 |
方案Ⅱ |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 木条___________,淀粉碘化钾试纸__________ | 猜想三成立 |
(反思评价)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同学:方案I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____。
老师: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