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性质与用途

B.能源与环境

氧气有助燃性——做燃料

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使用氢能源——无污染

使用乙醇汽油——无污染

C.物质的鉴别

D.营养与健康

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灼烧

人体缺铁——易患贫血

牛奶保鲜——加大量防腐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氧气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可做燃料,故A错误; B.使用乙醇汽油也会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是可以减少污染,并不是无污染,故B错误; C.软水和硬水的鉴别方法是使用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灼烧时气味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D.牛奶保鲜不能加大量防腐剂,防腐剂多了不利于人体健康,故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实验室使用块状石灰石(CaCO3)和稀盐酸制CO2,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固体仍有剩余时,通常认为反应结束,剩余液呈中性。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操作】(1)向试管中加入5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体积1/3的稀盐酸(1:1);观察不到气泡后,仍有固体剩余;将试管静置。

(2)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_______性;

pH测定中,“上层清液滴到试纸上”的后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Ⅰ】反应剩余液中有哪些物质?其中能使溶液pH=2的有哪些?

【实验探究Ⅰ】(1)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CaCl2的可能性。简述其实验方案___________。

(2)乙同学将CO2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pH>5,。

(3)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剩余液中还含有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Ⅱ】试管中剩余固体是否仍含有CaCO3

【实验探究Ⅱ】小组同学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1:1),又有大量气泡产生。

(1)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稀盐酸加入前后的实验现象,解释“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1)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2)假如用100g14.6%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石灰石反应,看不到气泡产生时,停止收集气体。收集到的CO2质量_______(选填“>”、“<”、“=”)8.8g。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