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写出下列化学用语的符号或名称:
(1)两个铜原子______;
(2)三个水分子______;
(3)硫酸根离子______;
(4)______;
(5)标出氯化亚铁中铁的化合价______;
(6)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
(7)高锰酸钾______。
【答案】2Cu
碳酸钠
Al
【解析】
(1)标在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两个铜原子可表示为:2Cu;
(2)标在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三个水分子可表示为:;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4)表示碳酸钠;
(5)氯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氯化亚铁中铁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6)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
(7)高锰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高锰酸钾酸根离子构成的,高锰酸钾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同学们在研究氧气性质时,进行了如图1的实验;取一段打磨好的螺旋状铁丝,在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且放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观察到如下现象:
银白色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物质。该实验说明铁丝能够在氧气中燃烧,氧气具有助燃性。
小明在阅读相关资料时发现二氧化氮也具有助燃性,他决定利用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氮是否具有助燃性?
(查阅资料)
①蓝色的硝酸铜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
②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相同状况下,其密度大于氧气密度,在低于室温时变成液态。
(实验过程)
实验装置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试管内蓝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有红棕色气体生成,________。 | 二氧化氮具有助燃性。 |
(反思与评价)
小刚认为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具有助燃性,其理由是________.
小刚认为利用补充如下实验可以证明具有助燃性.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I:在上图的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上如图所示的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硝酸铜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_。 |
步骤II:取出图中的U型管,恢复至室温,待U型管内充满红棕色气体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U型管中。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
小红认为即使不进行小刚的实验,依据资料和小明的实验现象也能推出具有助燃性,其理由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