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化学用语是高度浓缩的符号体系,可准确、简洁地记录、表达、交流化学信息.善于总结的小华将化学用语进行了归纳,现摘录部分内容如下:?(1)化学符号具有特定的含义,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①2个硫离子
③5个二氧化氮分子
⑤熟石灰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2)分子模型能形象直观地反映分子的结构.右图是某物质X分子模型,其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氢原子,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3)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联系与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除杂过程(括号内为杂质)
CO(CO2)
HCl(H2SO4)
分析:(1)①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②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进行解答;
③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④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⑤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解答;
(2)将化学式变形成只含有一个碳原子,与碳原子结合的氢的个数越少,消耗的氧越少;进行解答;
(3)根据物质的鉴别与除杂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③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④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解答;
⑤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解答;
(2)将化学式变形成只含有一个碳原子,与碳原子结合的氢的个数越少,消耗的氧越少;进行解答;
(3)根据物质的鉴别与除杂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1)①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硫离子表示为:2S2-?;故答案为:2S2-?; ②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因此3个铵根离子表示为:3NH4+;故答案为:3NH4+;
③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5个二氧化氮分子表示为:5NO2;故答案为:5NO2;
④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n个铁原子表示为:nFe;故答案为:nFe;
⑤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因此熟石灰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表示为:
(OH)2;
故答案为:
(OH)2;
(2)将化学式变形成只含有一个碳原子,与碳原子结合的氢的个数越少,消耗的氧越少;物质X表示为:CH
;甲烷表示为:CH4;由此可知等质量的该物质与甲烷相比,燃烧时消耗的氧气较多的是甲烷;故答案为:甲烷;
(3)根据物质的鉴别与除杂的方法: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CO2+2NaOH=Na2CO3+H2O或CO2+C
2CO;
除去盐酸中的硫酸:H2SO4+BaCl2=BaSO4↓+2HCl;
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或CO2+C
2CO; H2SO4+BaCl2=BaSO4↓+2HCl.
③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5个二氧化氮分子表示为:5NO2;故答案为:5NO2;
④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n个铁原子表示为:nFe;故答案为:nFe;
⑤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因此熟石灰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表示为:
+2 |
Ca |
故答案为:
+2 |
Ca |
(2)将化学式变形成只含有一个碳原子,与碳原子结合的氢的个数越少,消耗的氧越少;物质X表示为:CH
4 |
5 |
(3)根据物质的鉴别与除杂的方法: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CO2+2NaOH=Na2CO3+H2O或CO2+C
| ||
除去盐酸中的硫酸:H2SO4+BaCl2=BaSO4↓+2HCl;
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或CO2+C
|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