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化学与安全和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煤气(主要成分CH4)泄漏会造成人中毒
B.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
C.霉变的大米经过反复蒸煮后食用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老师说:“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他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是K、Ca、Na除外,因为K、Ca、Na能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对这个问题,课外小组的同学很感兴趣,展开了金属与水反应的探究。
探究I: 探究钠、镁能否与水反应
分别将等质量的镁条打磨干净投入25oC和100oC的沸水中,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实验装置 | |||
实验 现象 | 钠浮在水面上,不断跳动,很快收集到一试管气体,金属钠最后消失 | 有细小气泡,镁条逐渐变灰黑色,10分钟后无明显变化 | 有较大气泡冒出,镁条逐渐变灰黑。约5分钟后,无明显现象 |
向烧杯中滴加酚酞,变红 | 收集约5mL气体,取出试管,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有尖锐的爆鸣声 |
发现问题:镁条为什么不能持续冒出气泡。
查阅资料: Mg(OH)2难溶于水;NH4+和HCO3-可以加快Mg与水反应。
探究II:探究NH4+和HCO3-对Mg与水反应是否有促进作用
用探究I与水反应后的Mg条与4种盐溶液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序号 | a | b | c | d |
盐溶液(浓度相同) | NH4Cl | NaHCO3 | NaCl | NH4HCO3 |
溶液起始pH | 5.1 | 8.3 | 7 | 7.8 |
30min时产生气体体积(mL) | 1.5 | 0.7 | <0.1 | 1.4 |
气体的主要成分 | H2 | |||
30min时镁条表面情况 | 大量固体附着(固体可溶于盐酸) |
根据以上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钠与水反应后的液体显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中性”)。
(2)由探究I推出钠具有的一条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
(3)证明镁条能与水发生反应的证据是__________。
(4)通过以上探究得出Mg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探究II中能够说明HCO3-对Mg与水反应起促进作用的证据是_________。
(6)分析探究全过程,得出影响金属与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核电荷数为1﹣18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周期 | 1H | 2He | |||||||
第二周期 | 3Li | 4Be | 5B | 6C | 7N | 8O | 9F | 10Ne | |
第三周期 | 11Na | 12Mg | 13Al | 14Si | 15P | 16S | 17Cl | 18Ar | |
(1)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选填序号)
A质子数不同 B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2)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该周期中,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
(3)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_____元素过渡到_____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4)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个:阳离子_____,阴离子_____.
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人体健康 | B物质分类 |
①缺碘易得甲状腺肿大 ②用甲醛浸泡海产品可以保鲜 ③人体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 | ①过磷酸钙、石油、盐酸都是混合物 ②二氧化硫、水、氧气都是氧化物 ③纯碱、烧碱、熟石灰都是碱 |
C对有机物的认识 | D物质的鉴别 |
①有机物不一定都含有碳元素 ②葡萄糖、淀粉、蛋白质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③塑料、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 ①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可以用稀盐酸 ②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棉花和羊毛 ③氧气、空气、氢气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鉴别 |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