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分)(1)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原子核有 个质子,元素符号为 ,该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容易得到 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2)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http://thumb.zyjl.cn/pic2/upload/papers/20140823/201408232137032562023.png)
①要使C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②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http://thumb.zyjl.cn/pic2/upload/papers/20140823/20140823213703240609.png)
(2)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http://thumb.zyjl.cn/pic2/upload/papers/20140823/201408232137032562023.png)
①要使C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②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5分)
(1)(3分)8(1分) O(1分) 2(1分)
(2)(2分)①加入溶剂(或加水或降低温度)(1分) ②B(1分)
(1)(3分)8(1分) O(1分) 2(1分)
(2)(2分)①加入溶剂(或加水或降低温度)(1分) ②B(1分)
分析:(1)由题目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元素符号、得失电子情况;
(2)①C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降低,故可知要使C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
②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降到20℃时,比较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则可以比较20℃时的溶解度的大小:A、B为20℃所溶解的物质的质量分数,而C则为50℃所溶解的物质的质量分数.
解:(1)由题目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核有8个质子,元素符号为O;因为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在形成化合物时容易得到2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2)①C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降低,故可知要使C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加水或降低温度;
②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降到20℃时,比较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则可以比较20℃时的溶解度的大小:A、B为20℃所溶解的物质的质量分数,而C则为50℃所溶解的物质的质量分数,故质量分数的关系为:B>A>C,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故答为:(1)8;O;2;(2)①加水或降低温度;B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掌握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2)①C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降低,故可知要使C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
②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降到20℃时,比较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则可以比较20℃时的溶解度的大小:A、B为20℃所溶解的物质的质量分数,而C则为50℃所溶解的物质的质量分数.
解:(1)由题目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核有8个质子,元素符号为O;因为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在形成化合物时容易得到2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2)①C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降低,故可知要使C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加水或降低温度;
②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降到20℃时,比较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则可以比较20℃时的溶解度的大小:A、B为20℃所溶解的物质的质量分数,而C则为50℃所溶解的物质的质量分数,故质量分数的关系为:B>A>C,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故答为:(1)8;O;2;(2)①加水或降低温度;B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掌握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