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分)小思同学在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完毕后,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思同学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1)小思同学取少量废液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后,酚酞不变色。于是小思同学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思同学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应用】(1)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要想处理废液只得到氯化钙溶液,你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以上探究,如果该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交流与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猜想】HCl 【实验与结论】(2)不能;盐酸也不能使酚酞变红,无法确定是否含有HCl (3)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只要有明显现象且描述准确皆可)。【拓展与应用】(1)加入过量或足量的CaCO3,然后过滤(学生若答出加入适量的CaO或Ca(OH)2也给分)(2)腐蚀下水道;【交流与反思】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解析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15分)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样品中含有那些物质?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Na2CO3;
猜想Ⅱ: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
则NaOH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阅资料】
①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实验探究1】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 ; | 白色沉淀产生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 。 | 。 | 证明猜想Ⅱ正确 |
【实验探究2】小红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铁架台略去),实验在27℃,101kPa下进行,步骤如下:
![](http://thumb.zyjl.cn/pic5/tikupic/c2/f/12dq23.png)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
②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该样品2g,放入A中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中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至瓶颈处;
③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碳酸氢钠溶液220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 ;
(2)B中集气瓶盛放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 ;
(3)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 (填“有”或“没有”)
(4)变质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在27℃,101kPa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g/L)(计算结果精确至1%)
【提出问题3】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小亮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http://thumb.zyjl.cn/pic5/tikupic/f5/d/1a3y84.pn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的名称分别为 ,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①中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2)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实验反思】
(1)通过本题,你学会了定性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定量测定变质样品中某成分的含量,以及除杂提纯物质。为了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探究过程中你需要思考的问题有 (填数字序号);
①选择试剂种类 ②确定试剂用量 ③试剂产地 ④实验装置与步骤的设计 ⑤实验安全环保 ⑥测量中减少误差
(2)实验探究Ⅰ中的检验和实验探究3中的除杂都将碳酸钠进行了转化,但二者目的不同,分别是 。
(10分)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1)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原因有:
① ;② 。
【对固体猜想】
猜想一:全部是NaOH;猜想二:全部是Na2CO3;猜想三: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2)为进一步确定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对无色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第一步: 用试管取约2mL该溶液,滴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振荡。 | 现象a:白色沉淀 | 化学方程式: ① , 有碳酸钠并全部除尽。 |
第二步: 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振荡。 | 现象b: ② | 含有NaOH,猜想三成立,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
。
④反思:把第一步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换成 溶液,可达到实验目的。
(3)请利用以下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即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提供的试剂有:酚酞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
(11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要探究酸碱盐中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及方案: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及操作 | 实验现象 |
![]() | ①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入盛有稀盐酸的瓶中,至不再有气泡产生。 | 气球变瘪 |
②将注射器3稍稍向外拉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
③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 气球鼓起 | |
④ | 无明显现象 | |
⑤将注射器4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 |
(2)步骤①、②可得出碳酸钠具有 的性质;
(3)步骤④的操作是 ,其目的是 ;
(4)步骤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步骤③④⑤可得出碳酸钠具有 的性质;
(二)上述实验结束后,实验小组的同学又对瓶内溶液的成分十分好奇,进行了探究:
(1)【提出猜想】通过分析,一致认为瓶内溶液的溶质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氢氧化钙或 。
(2)【实验验证】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溶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分别取少量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 加入CaCl2溶液,B中加入Na2CO3溶液 | 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 | 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
(3)【反思与交流】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除了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可以代替试管B中加入的Na2CO3溶液完成该实验? (填序号)
a.K2CO3 b.BaCO3 c.CO2 d.无色酚酞 e. CuSO4
(5.5分)为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确实能发生化学反应,两个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⑴第一小组:小莉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滴管中吸入了氢氧化钠溶液,集气瓶中的气球通过导气管与外界空气相通。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挤压滴管橡胶胶帽,使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集气瓶中。 | 气球逐渐变大 |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
⑵第二小组:小秦同学对实验装置做了如图改进。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气球通过导气管与外界空气相通,分液漏斗A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分液漏斗B中装有另一种试剂。
![](http://thumb.zyjl.cn/pic5/tikupic/b9/2/19nvw2.jpg)
步骤一:打开分液漏斗A的活塞,使氢氧化钠溶液流入集气瓶中。
现象:气球逐渐变大。
步骤二:打开分液漏斗B的活塞,使 溶液流入集气瓶中。
现象: ,产生这一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⑶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上述两组同学的实验是分别从反应物和生成物两个方面进行的探究验证,其所利用的原理是不同的。
①第一组是通过实验证明 验证化学反应发生了;
②第二组是通过实验证明 验证化学反应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