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既可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性质.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A: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B:
广口瓶
广口瓶
;C
球形干燥管
球形干燥管

(2)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II装置可直接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
①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②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3)小颖认为在不改变I、II装置的仪器及位置的前提下,该装置也可用于双氧水制取氧气,她的做法是
在II装置内装满水后再进行制取
在II装置内装满水后再进行制取
;实验室还可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4)当打开K2、关闭K1时,利用Ⅰ、Ⅲ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此时试管中盛放的物质是
紫色石蕊
紫色石蕊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紫色石蕊变红色
紫色石蕊变红色
(C用于防止液体倒吸).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回答;
(2)实验室是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因此不需要加热.根据装置II,进入气体的导管比较短,因此可以用来收集氢气;
(3)该装置还可用于双氧水制取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装置II需要改进,改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4)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常用紫色石蕊试液.
解答:解:(1)指定仪器分别是分液漏斗和广口瓶、球形干燥管;
(2)由于装置II中,进入气体的导管比较短,因此只能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故可利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3)如果要收集氧气就必须改成排水法.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是2KMnO4
  △  
.
 
K2MnO4+MnO2+O2↑;
(4)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故答案为:(1)分液漏斗;广口瓶;球形干燥管;
(2)②;
(3)在广口瓶内装满水;在II装置内装满水后再进行制取;
(4)紫色石蕊;紫色石蕊变红色.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同时也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2?崇川区一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X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
.实验前,关闭活塞,向X中加入水使X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保持不变说明
A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A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为除去CO2中的HCl气体,B装置中盛放饱和NaHCO3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HCO3+HCl=NaCl+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③要得到干燥的CO2,C装置中应盛放
浓硫酸
浓硫酸
试剂.
④请说明装置B、C中试剂不能交换的原因:
将气体干燥后再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则又会有水蒸气带出
将气体干燥后再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则又会有水蒸气带出

(2)乙组同学围绕CO还原CuO产生的红色固体是否一定是Cu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Cu2O粉末呈红色,在酸性溶液中,Cu2O+H2SO4=Cu+CuSO4+H2O.
②在空气中高温灼烧时:Cu2O稳定,而CuO将分解生成Cu2O和O2
【提出猜想】猜想Ⅰ:红色固体是Cu;猜想Ⅱ:红色固体是Cu2O;猜想Ⅲ:红色固体是
Cu2O和Cu的混合物
Cu2O和Cu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步骤Ⅰ: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在空气中高温灼烧,直到质量不再发生改变,称量得到固体的质量增加.说明红色固体中含有
Cu
Cu
,写出由Cu生成Cu2O的化学方程式
4Cu+O2
  △  
.
 
2Cu2O
4Cu+O2
  △  
.
 
2Cu2O

步骤Ⅱ: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投入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蓝色.根据以上现象,得到猜想
正确.
【拓展延伸】通过称量红色固体(ag)及灼烧至质量不变时的质量(b g),可以判断红色固体的成分.则欲得到上述实验探究的结果,a、b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128(b-a)/16
a (选填“>”、“<”或“=”).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