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道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B.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24g镁和32g氧气反应,可生成56g氧化镁
【答案】A
【解析】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道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故选项正确;
B、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故选项不正确;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小,是由于镁反应生成的氧化镁以烟的形式扩散了一部分,故选项不正确;
D、根据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8:32:80,
即24g镁恰好和16g氧气反应(氧气过量),生成40g氧化镁,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A。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探究性活动中,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反应结束后,甲、乙同学把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的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以下问题:
(Ⅰ)废液缸中最终生成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
(Ⅱ)甲同学实验后的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3)丙同学从实验(2)的废液缸中取出废液,过滤,对滤液进行了探究。请你帮助丙同学从实验(2)的废液缸中取出废液,过滤,对滤液进行了探究。请你帮助丙同学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 探究步骤 | 实验现象 |
_________ | 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 | 产生气泡 |
证明滤液中一定有NaCl | B.向实验A所得溶液中滴加 ____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探究结论)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碳酸钠和氯化钠。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碳元素是最早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元素。碳元素在地球上虽然广泛分布,但其含量不足0.03%。
碳元素是一切有机体骨架的组成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约占18%。主要以有机含碳化合物形式存在,如糖类、蛋白质等。人体中的无机含碳化合物种类较少,在血浆中主要以碳酸氢盐缓冲系统(H2CO3/HCO3-)的形式存在,人体细胞通过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碳元素在人体内的另一种无机形式。
迄今为止,发现了15种碳原子,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如图1所示的同一个“格”,其中C-12和C-13属于稳定型,考古研究中,通过测定C-14含量估算古物的年代。
20世纪起,人类对碳元素的认识突飞猛进。下表列出了与之相关的主要事件:
时间 | 40年代 | 1967年 | 1969 年 | 1985年 | 1991年 | 21世纪 |
事件 | 发现C-14 | 发现六角金刚石和单斜超硬碳 | 发现银白色的白炭 | 发现富勒烯的第一个成员C60(图2) | 发现碳纳米管(图3) | 从石墨中剥离出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薄片-石墨烯(图4) |
碳的这些新型结构的发现和性能研究的发展,使其广泛应用于工业、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人体中的存在形式有_____种。
(2)关于图1所示的相关信息分析,错误的是_____。
A 原子序数为6 B 电子数为12 C 元素符号为C
(3)结合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C-12和C-13的不同点是_____。
A 质子数不同 B 电子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
(4)在20世纪有关碳的重大发现中,有一项与其它不同,它是_____。
(5)C60的含义是______。
【题目】可燃物R是C、H2、CH4、CO或CH4O中的一种。将一定量的R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R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一氧化碳 |
反应前质量/g | m1 | m2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m3 | m4 | m5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m1=1/9m4时,R是H2
②m1+m2=m3时,R是C或CO
③ m3:m4=11:9时,R是CH4或CH4O
④8m3/11+8m4/9+4m5/7≥m2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