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下表选用的药品及制取的气体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选项

 

选用药品

制取气体

固体M

液体N

A

大理石

稀硫酸

二氧化碳

B

锌粒

浓硫酸

氢气

C

大理石

稀盐酸

二氧化碳

D

碳酸钠

稀硫酸

二氧化碳

答案:C
提示:

点拨:在原理正确的前提条件下,符合不溶于水的块状固体与液体的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6、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1)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是
N2
(填写化学式).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这一过程属于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实验室可通过多种途径制取氧气,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电解水等,从降低能量消耗上思考,你选择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
分解过氧化氢

(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B.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瓶中的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4)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等各种形式的大气降水,它主要是由含硫燃料(煤和石油)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硫造成的,其危害极大.某科技工作者经测定得出酸雨的pH大小与小麦减产幅度关系的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①根据数据判断,酸雨的酸性越
(填“强”或“弱“),小麦减产幅度越
(填”“大”或“小”).
②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二氧化硫与水作用产生的亚硫酸(H2S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的缘故.该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O3+O2=2H2SO4

(5)保护空气,提倡“低碳”,减少温室效应,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CD
(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B.利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
(2011?南京)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
图Ⅰ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
三位同学分别向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1)实验中发现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任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说明试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呈
性,管②附近的溶液呈
(选填“酸”、“碱”或“中”)性.
(2)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Ⅱ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乙同学、丙同学将试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Ⅲ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经讨论与分析,乙、丙同学的试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酸
不足
不足

(3)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碳棒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
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
恰好褪去
恰好褪去

(4)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
甲同学用
pH试纸
pH试纸
来测定溶液,原因是
实验中滴加酚酞的溶液变为无色,可能呈中性,也可能因酸过量而呈酸性,故用pH试纸来确认
实验中滴加酚酞的溶液变为无色,可能呈中性,也可能因酸过量而呈酸性,故用pH试纸来确认

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
稀硫酸
稀硫酸
,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因为造成(3)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
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溶液时消耗了少量酸
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溶液时消耗了少量酸

【解释与结论】
用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时,点解后溶液混合均匀,呈中性.
【交流与反思】
甲同学取55g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钠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5g水后,则电解后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2%
2.2%

甲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点解后溶液的碱性
增强
增强

乙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H2SO4增强水的导电性,点解后溶液的酸性
增强
增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