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科普经典,今天我们沿着大师的足迹,对“蜡烛的燃烧”再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在水槽固定一支生日蜡烛,加入适量8%的氢氧化钠溶液,点燃蜡
烛后,将一支大试管迅速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如图1),请你帮助完
成下表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 解释或化学反应方程式
(1)蜡烛逐渐熄灭,试管内的
液面逐渐______
试管内氧气越来越少,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压强降低
(2)取试管中部分液体滴加足量
盐酸可观察到有小气泡产生
写出产生小气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实验反思】
用玻璃片盖住试管口将试管从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取出时,要戴着橡胶手套进行操作,原因是______
【实验拓展】
点燃一根直径为4cm的蜡烛,观察到烛芯周围有一杯状的烛油.蜡烛燃烧的质量与燃烧的时间呈现如图2所示的关系.
(1)据图判断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选填“稳定”或“不稳定”)
(2)烛芯周围的烛油没能发生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3)事实上,人的呼吸与蜡烛的燃烧在某些化学原理论,人的呼吸与蜡烛的燃烧在某些化学原理上相似,请写出其中的一点______.
精英家教网
【实验操作】(1)蜡烛燃烧消耗试管内的氧气,试管内氧气越来越少,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压强降低,所以蜡烛逐渐熄灭,试管内的液面逐渐上升;
(2)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反思】因此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因此用玻璃片盖住试管口将试管从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取出时,要戴着橡胶手套进行操作;
【实验拓展】(1)根据图象可以判断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速率是稳定的;
(2)烛芯周围的烛油与氧气接触,却没能发生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烛油的着火点;
(3)人的呼吸与蜡烛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反应.
故答案为:
【实验操作】(1)上升;(2)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反思】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
【实验拓展】(1)稳定;(2)温度没有达到烛油的着火点;(3)都有氧气参加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查阅化学史料时发现:
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整个容器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闭玻璃瓶内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前后整个容器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该学习小组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1)提出问题: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
(2)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结论主要是由于
反应容器敞开与密闭的差异
反应容器敞开与密闭的差异
的缘故.
(3)实验验证:
已知:钠在空气中受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固体.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简答
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塞紧橡皮塞,称量,用砝码使天平平衡. 称量前需要
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②取下锥形瓶,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微热,观察到金属钠着火燃烧,冷却后,再称量. 称量时观察到
天平保持平衡
天平保持平衡
③将锥形瓶塞取出一会儿后,盖上瓶塞,再称量. 称量时观察到
天平指针向左偏转
天平指针向左偏转
(4)得出结论:假设成立.
(5)交流与讨论:依据以上实验事实,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
罗蒙诺索夫是在密闭容器内实验,金属燃烧后质量的增加来自瓶内空气中氧气的减少,因此反应后质量不变
罗蒙诺索夫是在密闭容器内实验,金属燃烧后质量的增加来自瓶内空气中氧气的减少,因此反应后质量不变

波义尔是在敞口容器中实验,金属燃烧消耗瓶内氧气后,瓶外的空气不断补充流入瓶内,因此反应后容器内物质质量增加了
波义尔是在敞口容器中实验,金属燃烧消耗瓶内氧气后,瓶外的空气不断补充流入瓶内,因此反应后容器内物质质量增加了

(6)拓展与提高:小组内的同学又做了如下两个小实验.
①测定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实验前小组内同学推测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轻,实验结果与推测一致.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扩散到空气中.请你接着分析,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的总质量
大于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原因是
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应该等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
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应该等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

②测定镁条燃烧前后的质量:实验前小组内同学推测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理由是
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应该等于镁条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
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应该等于镁条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
.但实际测定的结果却发现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减少了,请你帮他们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坩埚钳上沾有一部分固体氧化镁粉末
坩埚钳上沾有一部分固体氧化镁粉末

冒出的大量白烟损失掉一部分氧化镁
冒出的大量白烟损失掉一部分氧化镁
(2012?南平)《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科普经典,今天我们沿着大师的足迹,对“蜡烛的燃烧”再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在水槽固定一支生日蜡烛,加入适量8%的氢氧化钠溶液,点燃蜡
烛后,将一支大试管迅速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如图1),请你帮助完
成下表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 解释或化学反应方程式
(1)蜡烛逐渐熄灭,试管内的
液面逐渐
上升
上升
试管内氧气越来越少,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压强降低
(2)取试管中部分液体滴加足量
盐酸可观察到有小气泡产生
写出产生小气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反思】
用玻璃片盖住试管口将试管从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取出时,要戴着橡胶手套进行操作,原因是
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
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

【实验拓展】
点燃一根直径为4cm的蜡烛,观察到烛芯周围有一杯状的烛油.蜡烛燃烧的质量与燃烧的时间呈现如图2所示的关系.
(1)据图判断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稳定
稳定
(选填“稳定”或“不稳定”)
(2)烛芯周围的烛油没能发生燃烧的原因是
温度没有达到烛油的着火点
温度没有达到烛油的着火点

(3)事实上,人的呼吸与蜡烛的燃烧在某些化学原理论,人的呼吸与蜡烛的燃烧在某些化学原理上相似,请写出其中的一点
都有氧气参加反应
都有氧气参加反应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查阅化学史料时发现:
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整个容器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闭玻璃瓶内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前后整个容器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该学习小组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1)提出问题: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
(2)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结论主要是由于______的缘故.
(3)实验验证:
已知:钠在空气中受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固体.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简答
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塞紧橡皮塞,称量,用砝码使天平平衡.称量前需要______
②取下锥形瓶,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微热,观察到金属钠着火燃烧,冷却后,再称量.称量时观察到______
③将锥形瓶塞取出一会儿后,盖上瓶塞,再称量.称量时观察到______
(4)得出结论:假设成立.
(5)交流与讨论:依据以上实验事实,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______
______.
(6)拓展与提高:小组内的同学又做了如下两个小实验.
①测定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实验前小组内同学推测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轻,实验结果与推测一致.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扩散到空气中.请你接着分析,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的总质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原因是______.
②测定镁条燃烧前后的质量:实验前小组内同学推测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理由是______.但实际测定的结果却发现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减少了,请你帮他们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