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2?定西)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他条件不变),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B溶液,可采用
(4)t2℃时,将30gA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
=
=
(填“>”、“=”或“<”)B物质的溶解度.(2)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他条件不变),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B
B
.(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B溶液,可采用
升温
升温
(任写一种)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4)t2℃时,将30gA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20%
20%
.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意义,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出将饱和溶液降温时是否有晶体析出等;溶解度曲线上的各点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根据溶解度进行有关的计算;
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溶解度曲线上点是指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t1℃时,A、B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所以,在t1℃时A、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2)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所以,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没有晶体析出的是B;
(3)由于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所以,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B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4)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t2℃时,将30gA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20%.
故答为:(1)=;(2)B;(3)升温;(4)20%..
(2)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所以,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没有晶体析出的是B;
(3)由于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所以,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B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4)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所以,t2℃时,将30gA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
25g |
100g+25g |
故答为:(1)=;(2)B;(3)升温;(4)2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