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已知构成原子的有关微粒的电性及质量如下表所示:
粒子种类 | 电量及电性 | 有关质量 |
质子 | 1个单位的正电荷 | 1.6726×10-27kg |
中子 | 不带电 | 1.6749×10-27kg |
电子 | 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 一个电子是质子质量的 |
已知下列各原子的有关数据:
原子名称 | 质子数 | 中子数 | 电子数 | 相对原子质量 |
氢 | 1 | | 1 | 1 |
氧 | 8 | 8 | 8 | 16 |
钠 | 11 | 12 | 11 | 23 |
硫 | 16 | 16 | 16 | 32 |
铁 | 26 | 30 | 26 | 56 |
依据上述两个表格的有关数据回答问题:
(1)如果用求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求质子或中子的相对质量,其值分别是多少?
(2)为什么不同的原子质量不同?
(3)从上述表格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答案】
分析: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

,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1)用求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求质子或中子的相对质量,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量=

,质子的相对质量=

=1.0071;
中子的相对质量=

=1.0085;
(2)根据原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各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不同,所以原子质量不同;
(3)根据题中本表中的数据,观察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对原子相对质量的计算及根据题意分析总结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