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没有正确体现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选项 | A.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 | B.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 C.区分硬水和软水 | D.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
实 验 设 计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A、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根据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可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案体现了对比的思想;
B、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是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能否迅速生成氧气,利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两支试管中放入的是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一支加入了二氧化锰,另一支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根据木条是否复燃,故选项实验方案体现了对比的思想;
C、除需控制软水和硬水的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滴加的肥皂水体积相同,故选项实验方案体现了对比的思想;
D、向干燥纸花上喷水,不变色;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纸花变红色,无法确定是二氧化碳还是二氧化碳与水的生成物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实验方案没有体现了对比的思想。
故选D。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了探究。
(探究一)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通过长颈漏斗加入80℃的热水,并将燃烧匙上的红磷和白磷都淹没,然后连接注射器并推动注射器活塞,将部分热水压回长颈漏斗,使白磷和红磷露出水面。
(资料):红磷着火点为240℃,白磷着火点为40℃,白磷有剧毒。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_。
(3)实验后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目的可能是_______。
(探究二)实验小组通过数字传感器(图2左)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过程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仔细分析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4)曲线_______(填①或②或③)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曲线①中BC段的变化原因_______:;通过曲线①数据分析,你对燃烧条件新的认识是_______。
(注意:答对(5)、(6)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探究三)实验小组分别用酒精和柴油探究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如表1:
表1:各物质着火点和沸点
物质 | 着火点(℃) | 沸点(℃) |
酒精 | 423 | 78 |
柴油 | 220 | 400 |
表2:燃烧匙内柴油的温度
燃烧匙内柴油温度 | 345℃ | 507℃ |
柴油是否燃烧 | 不燃烧 | 燃烧 |
实验中发现用火柴可以点燃酒精,但柴油很难被点燃。研究小组通过高温传感器(图2)测得燃烧匙内柴油的温度与燃烧情况如表2。
(资料)酒精、柴油等液体燃料在燃烧时先汽化为气态,然后气态的燃料再开始燃烧,燃烧放出的热量促使液体燃料不断汽化,不断燃烧下去。
(5)结合小组的实验,请分析火柴很难点燃柴油的原因_______。
(6)研究小组将内有燃着的酒精的燃烧匙移至冰面上面(没有浸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请分析原因_______。
(7)为了减少雾霾、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CO、NOx及CxHy的排放意义重大。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随“空/燃比”增大,CO和CxHy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
【题目】“环保石头纸”的主要原料是碳酸钙和高分子材料。为了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中的高分子材料等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烧杯① | 烧杯② | 烧杯③ | 烧杯④ | 烧杯⑤ | |
加入样品的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10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10 | 20 | 30 | 40 | 50 |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 | 0.88 | 1.76 | X | 3.52 | 3.52 |
试求:
(1)表中X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
(3)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