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八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和C常温下是液体,A和C、E和G的元素组成相同H是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物质B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
【答案】H2O2 用于医疗急救 Fe2O3+3CO2Fe+3CO2
【解析】
A和C常温下是液体,A和C的元素组成种类相同,且A能生成C和B,故A可能是过氧化氢,C是水,B是氧气,H是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H是铁,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如氧化铁等)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G是二氧化碳,氧气和D反应生成的是E,故E可能是一氧化碳,F可能是氧化铁(合理即可),代入题干,推断合理。
由分析可知:A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B是氧气,可以用于医疗急救,反应③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题目】有一种石灰石样品(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100克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质量(g) | 30.9 | 49.8 | 68.7 | 87.6 | 107.6 |
计算:(1)碳酸钙中各元素的质量比_____。
(2)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_____克。
(3)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质量分数。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一)
(1)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颜色由_____,证明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继续往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_____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实验二)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的pH
(1)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要得到如图所得变化曲线,所进行的操作是_____(填字母)。
A 将稀硫酸溶液逐滴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 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稀硫酸溶液中
(2)根据如图2溶液pH变化,判断酸和碱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
(实验三)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按照如表实验方法证明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再加入少量的氧化铜 | 得到蓝色溶液,无_____ | 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化 学反应 |
(拓展延伸)同学们对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一:Na2SO4猜想二:Na2SO4和H2SO4你的合理猜想是: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_____ | _____ | 猜想二正确 |
(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