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111/20/b772ec05.png)
(1)A、B两曲线的交点P表示的含义
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1℃时,50克A物质溶解在100克水中,
不能
不能
(填“能”和“不能”)得到1 50克溶液.(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至t1℃时,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C
C
(选填字母“A”“B”或“C”中的一个)分析:根据溶解度的定义结合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来解答该题,其中溶解度曲线上的各点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解答:解:(1)根据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可以判P点的意义为:在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2)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可以知道在t1℃时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30gA物质,所以若在t1℃时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30g,即将会有20gA不能溶解,此时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30g+100g=130g;
(3)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若降低温度由t2℃降至t1℃,则C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而不是析出晶体.
故答案为:(1)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不能;
(3)C.
(2)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可以知道在t1℃时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30gA物质,所以若在t1℃时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30g,即将会有20gA不能溶解,此时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30g+100g=130g;
(3)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若降低温度由t2℃降至t1℃,则C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而不是析出晶体.
故答案为:(1)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不能;
(3)C.
点评:熟练掌握溶解度曲线所能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利用好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及二者的关系,分析并解答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方面的问题.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