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8年12月8日,搭载着“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1)“长征三号乙”的第一、二子级火箭用偏二甲胖(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做推进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₂+2N2O4=3N2+4H2O+2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2)“长征三号乙”的第三子级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做推进剂。实验室可采用电解水得到氢气,氢气在与直流电源______级相连的电极上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2019年5月,中国科学家通过分析“嫦娥四号”发回的数据证实月幔物质中富含橄榄石。镁橄榄石的化学式为MgxSiO4,,已知在该化学物中硅的化合价为+4,则x应为_____。

(4)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探核聚变燃料“He-3”,氦一3原子的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则He-3与He-4在构成粒子上的区别是_____。

(5)“嫦娥四号”光伏发电板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硅,单质硅由石英固体(SiO2)和碳在高温下制得,同时生产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元旦联欢会上,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提出猜想)a.甲同学认为过氧化钠(Na₂O₂)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

b.乙同学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甲同学的猜想进行了补充:此反应放热。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来验证上述猜想。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看到木条复燃,证明此气体是__。烧杯中有_______现象出现,从而证明乙同学的猜想。

(2)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请你回答: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Na2CO3)固体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因此过氧化钠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中提供氧气。

(补充实验)明确了以上性质,丙同学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将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棉花塞到漏斗中,漏斗下方点燃一支包有短蜡烛(蜡烛火焰与棉花不接触),一段时间后棉花燃烧。这主要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物质_______,同时反应放热。


 

(实验反思)结合上述实验事实,同学们对于保存过氧化钠固体提出了安全建议是: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