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B. 海水“晒盐”和海水“制碱”都是物理变化
C. 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是化学变化
D. 工业上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 蜡烛受热熔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B. 海水“晒盐”,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海水“制碱”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C. 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有新的物质生成,都是化学变化,正确;D. 工业上制取氧气采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实验室制取氧气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故选C。
【题目】实验一:将一定量稀盐酸滴加到氢氯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I:氯化钙 猜想Ⅱ:氯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Ⅲ:氯化氢、氢氢化钙 你的猜想:___________
甲同学认为猜想Ⅲ不合理,理由是 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方案】
设计者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乙同学 | 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猜想Ⅱ不正确 |
丙同学 | 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 ___________ | 猜想Ⅱ正确 |
【评价与反思】
(1)以上两个设计方案中___________ 同学的方案合理,请你分析另一个方案不合理的理由:___________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____
(3)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猜想(简述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__
【题目】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错误的一组是
A.生活常识 | B.健康问题 |
用小苏打发面 用洗洁精去除油污 | 缺钙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用亚硝酸钠做调味品 |
C.安全问题 | D.农业生产 |
煤气泄露时要严禁火种 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 用草木灰做化肥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
A. A B. B C. C D. D
【题目】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1)甲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一种物质。
(2)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__________两种物质。
(3)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两种物质。
(查阅资料)①Na2SO4溶液显中性。
②Al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乙同学 实验 |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将表面反复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 | 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收集气体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 猜想(2)成立 |
丙同学 实验 |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______色 | 猜想(3)成立 |
(总结反思)丁同学根据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现象,首先肯定猜想(1)不成立。经过进一步分析,丁认为乙的实验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猜想(3)成立。
(知识拓展)(1)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2)写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