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量筒读数
B. 倾倒液体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D.检查装置气密性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实际生产的产品碳酸钠中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该样品混合物20.4g,将其放入一洁净的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放出的气体质量与滴加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______7(“<”、“>”或“=”)。
(2)该样品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是________g。
(3)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请计算此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至0.1%)
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2°C时a的溶解度是_________,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2)P点的含义是_______;
(3)t2°C时将a物质100g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g;
(4)若b中含有少量a,要提纯b,应用________;
(5)某温度下c物质的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回答问题。
(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我们得出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结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下图是制备气体的部分反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①实验室用B、D装置制取氧气,简述如何检验B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实验室选用A、C装置制取较纯净的氧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请你解释A装置中,为何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_______。
(3)为了去除食盐水中含有的CaCl2和MgSO4两种可溶性杂质,并最终获得纯净的氯化钠晶体。小琪设计的实验操作有:①加过量Ba(OH)2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Na2CO3溶液;④蒸发结晶;⑤加适量盐酸。请你将正确的步骤排序写出来________(不重复步骤)。[提示:Mg(OH)2、BaSO4、BaCO3、CaCO3难溶于水]
(4)将10g混有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的沉淀质量为10g,请计算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
1921年,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先制得NaHCO3,再利用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得到纯碱,此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1915年,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研究青蒿素(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下列句子中不存在化学变化的是
A.为水消毒杀菌
B.将水通电分解
C.将水凝结为冰
D.向水中放生石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2010 年 12 月 14 日下午,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专题展览在中国科技馆正式开展。本次展览旨在引导公众改变生活观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展览共设 5 个分主题展区。
(1)地球村的“碳”危机,展示人类过度开发、高碳排放所造成的恶果,如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氧化亚氮(N2O)、甲烷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中甲烷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高科技的减“碳”术。为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新生活的低“碳”路。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B使用节能电器
C洗碗时不间断地放水冲洗
D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材料2)氨基钠(NaNH2)是合成维生素 A 的原料。工业上将钠于 97 ~ 100 ℃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的液氨(NH3),再加热至 350 ~ 360 ℃生成氨基钠和氢气。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钠可能与水反应
B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
C维生素 A 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2)制备氨基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