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①自2008年6月1日起,全国各大超市和商城开始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
②倡导公共大交通,减少机动车燃油排放含氮、硫的氧化物的量
③在太湖流域249个村庄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④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⑤露天焚烧处理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结合各项措施对环境影响的利弊进行分析,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措施。
①自2008年6月1日起,全国各大超市和商城开始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有助于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②倡导公共大交通,减少机动车燃油排放含氮、硫的氧化物的量,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气体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③在太湖流域249个村庄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可以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④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会污染空气、水源,不利于环境保护;
⑤露天焚烧处理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综上所述,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措施是①②③,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里久置于空气中已变质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过氧化钠化学性质很活波,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相关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2)Ba(NO3)2溶液、NaNO3溶液均为中性溶液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固体为Na2O2、NaOH、Na2CO3
猜想Ⅱ:固体为_____
猜想Ⅲ:固体为NaOH
猜想Ⅳ:固体为Na2CO3
(实验推断)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直至完全溶解。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Ⅰ不成立。 | |
②取少量①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 Ba(NO3)2溶液。 | 产生_____ | 证明有Na2CO3存在。 | |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 | 溶液变红 | 证明有_____存在。 | |
综合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猜想II是成立的。 |
(反思评价)过氧化钠在变质过程中除了资料显示的两个反应外,还发生了其他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认识到过氧化钠(Na2O2)应该_____保存。
【题目】下列物质提纯所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实验方法 |
A | N2 (O2) | 通过灼热的足量的铜网 |
B | NaCl(Na2CO3) | 加入适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结晶 |
C | HCl(H2) | 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
D | KCl溶液(K2SO4) |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
A. AB. BC. CD. D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他们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有蓝色沉淀和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静置,上层清液为无色。他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查阅资料)(1)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2)Na2SO4溶液显中性
结合信息请你写出产生蓝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Na2SO4;猜想二:Na2SO4;CuSO4;猜想三:_____。
请猜想二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_____; | _____ | 猜想一成立 |
(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_____(填“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题目】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天然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性质十分相似,也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但此反应无明显实验现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2NaOH = Na2CO3+ H2O。她为了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她设计的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启示 | |
方案1 | 向一个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 | __________ | ________ | 从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
方案2 |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 | 从生成物碳酸钠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
(反思)方明同学认为王天然同学设计的方案1中,不能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理由是什么?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把王天然的方案1补充完整。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