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30g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t1°C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D.将t2°C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C,有20g固体析出
【答案】D
【解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A、在说明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0g:100g=3:10,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15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50g,降温到t1℃,溶解度为30g,所以有20g固体析出,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过氧化氢(H2O2)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化学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溶液的腐蚀性进行研究,将铜片分别浸泡在以下3种溶液中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下表,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编号 | ① | ② | ③ |
实验 | |||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 | 无明显变化 | 溶液变蓝,缓慢产生细小汽包 | 无明显变化 |
A.实验①的作用是对照作用
B.实验②中溶液变蓝,因为反应中生成了CuSO4
C.实验③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D.实验②中产生细小气泡,是因为发生置换反应产生了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