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和小白都用下面的这套装置做实验,A中所加的药品不同,C中所加药品相同,B中都放一个燃着的蜡烛,敞口时蜡烛能持续燃烧.D中盛放的是C中所用溶液.
(1)小明在分液漏斗、锥形瓶和C中分别加了药品,并使之混合,再盖上B的塞子,连接成如图所示,发现B中的蜡烛熄灭,C中的溶液变混浊,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C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2)小白也在分液漏斗、锥形瓶和C中分别加了药品,并使之混合,再盖上B的塞子,连接成如图所示,发现B中的蜡烛燃烧得更旺,C中的溶液也变混浊,A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双氧水
二氧化锰
水+氧气
双氧水
二氧化锰
水+氧气
.小白说C中的现象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你认为小白说的对吗?
.请简述理由
白色沉淀是CaCO3,含有碳元素,C为Ca(OH)2溶液不含碳元素,A中生成的气体为氧气不含碳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碳元素来自于蜡烛
白色沉淀是CaCO3,含有碳元素,C为Ca(OH)2溶液不含碳元素,A中生成的气体为氧气不含碳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碳元素来自于蜡烛

(3)小白想进一步探讨C中白色混浊物的成分,就把C中的白色混浊物从水溶液中分离出来,小白用的方法是
过滤
过滤

(4)下课时,两位同学均发现没用完的D溶液表面有一层白膜,该白膜的化学成分的名称是
碳酸钙
碳酸钙
小强同学在化学氧自救器的说明书中看到“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接触能产生氧气后,对自救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原理产生了探究欲望.在老师指导下,小强与同学们展开了以下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探究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能生成什么物质?
[老师提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其一是氧气,其二是一种化合物.
[作出猜想]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到底是哪种物质?小强作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a是一种酸;     b是一种碱;     c是一种碳酸盐.
通过对反应物有关的元素组成的分析,小影同学认为猜想
a
a
b
b
(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的组成中无氢元素故无酸碱生成(答案合理即可)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的组成中无氢元素故无酸碱生成(答案合理即可)

[进行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小强同学的另一个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后的固体
取样加入稀盐酸,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取样加入稀盐酸,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有大量气泡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大量气泡产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
c
c
(填序号)是正确的,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
碳酸钾
碳酸钾

(填名称).
[交流与讨论]
(1)小影认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KO2+2CO2=2K2CO3+3O2
4KO2+2CO2=2K2CO3+3O2

(2)老师指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分也能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小影简述了鉴定氧自救器药罐中生氧剂超氧化钾是否需要更换的简便的化学方法:
取待鉴定的生氧剂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水,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判断生氧剂是否需要更换
取待鉴定的生氧剂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水,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判断生氧剂是否需要更换

(3)小强简述了化学氧自救器能达到氧自救的化学反应原理
超氧化钾能吸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能供给呼吸的氧气
超氧化钾能吸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能供给呼吸的氧气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