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源于生活。
I.化学实验 ——“过滤”的原理与应用极具生活价值。
⑴“筛子原理”
过滤即运用通常所说的“筛子原理(如图)”:将_________(填“溶液”或“悬浊液”)中的混合物质分离开来。
⑵ 水的净化
净水机中常用PP棉(主要含聚丙烯纤维)过滤。鉴别PP棉和棉花方法为:取样灼烧,有烧纸气味,灰烬呈灰色且细而软的是______(填“PP棉”或“棉花”)。
⑶ 粗盐提纯
① 下图中“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步骤顺序为_________(填标号)。
② 下列有关过滤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填标号)。
A.滤纸折叠后的形状是“”
B.过滤器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C.漏斗下端紧靠在烧杯内壁上
II.“电池锡纸取火”是真的吗?用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口香糖“锡纸”接在电池的正负极(如图5),随即“锡纸”便燃烧起来。
⑷ 从本质上来说,电池是能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⑸ 从燃烧的条件分析,电池短路在“锡纸”燃烧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该“锡纸”为铝箔纸。写出图5中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⑺ “电池锡纸取火”体现金属的许多性质。下列不属于金属共性的是_____(填标号)。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可燃性
【答案】 悬浊液 棉花 CBA BC 化学 使温度达到“锡纸”的着火点 4Al+3O2 2Al2O3 C
【解析】I⑴根据悬浊液中含有固体不溶物解答;⑵根据棉花和合成纤维燃烧的气味解答;⑶①根据先溶解、后过滤、最后蒸发解答;②根据过滤注意事项分析解答;II⑷根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解答;⑸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⑹根据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铝解答;⑺根据金属的性质分析解答。I⑴过滤即运用通常所说的“筛子原理”:将悬浊液中的混合物质分离开来;⑵取样灼烧,有烧纸气味,灰烬呈灰色且细而软的是棉花;⑶①“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步骤顺序为先溶解、后过滤、最后蒸发,故选CBA;②A、滤纸折叠后一边是三层,一边是一层,错误;B、过滤器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正确;C、漏斗下端紧靠在烧杯内壁上,正确。故选BC;II⑷ 从本质上来说,电池是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⑸ 从燃烧的条件分析,电池短路在“锡纸”燃烧中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锡纸”的着火点;⑹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点燃2Al2O3 ;⑺延展性和导电性都属于金属的共性,可燃性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具有,如金不具有可燃性,故选C。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泡腾片溶于水时,其成分中碳酸氢钠(NaHCO3)与柠檬酸(C6H8O7,相对分子质量为192)发生反应的原理为:3NaHCO3 + C6H8O7 = Na3C6H5O7 + 3H2O + 3CO2↑。将1片泡腾片(4 g/片)加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记录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变化如表所示:(假设气体全部扩散,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时间/min | 0 | t1 | t2 | t3 | t4 |
总质量/g | 250.00 | 249.68 | 249.48 | 249.34 | 249.34 |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每片泡腾片中柠檬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