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题目内容
)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反应关系如下图,“→”表示转化关系,“ ”表示相互反应关系。请根据下列情况回答问题:
(1)若甲、乙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液体,且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
乙的化学式为
;甲生成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丙、丁、戊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且只有一种元
素相同,丙和丁反应会产生气体。请写出丙和戊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乙为一种气体灭火剂,丙和戊含有三种相同元素,则丙和戊的化学式分别为
、
;若丁由两种元素组成,则丙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试题答案
相关练习册答案
(1)H
2
O;2H
2
O
2
二氧化锰
2H
2
O + O
2
↑ ;
Na
2
CO
3
+ Ca(OH)
2
= CaCO
3
↓ + 2NaOH
(2)Na
2
CO
3
、NaHCO
3
; Na
2
CO
3
+2HCl =" 2NaCl" + H
2
O + CO
2
↑
或NaHCO
3
+ HCl =" NaCl" + H
2
O + CO
2
↑ 。
(1)甲、乙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液体,且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甲可以变成乙,可以想到甲是过氧化氢,乙是水,则甲生成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
2
O
2
二氧化锰
2H
2
O + O
2
↑,丙和丁反应会产生气体,丁和戊能反应,且丙、丁、戊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只有一种元素相同,可推知丙是Na
2
CO
3
,丁是H
2
SO
4
,戊是Ca(OH)
2
,则丙和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
CO
3
+ Ca(OH)
2
= CaCO
3
↓ + 2NaOH。
(2)若乙为一种气体灭火剂,可知乙为二氧化碳,丙和戊能生二氧化碳且丙和戊含有三种相同元素则可推知丙和戊的化学式分别为Na
2
CO
3
、NaHCO
3
,丁由两种元素组成可想到丁是盐酸,则则丙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
CO
3
+2HCl =" 2NaCl" + H
2
O + CO
2
↑ 或NaHCO
3
+ HCl =" NaCl" + H
2
O + CO
2
↑ 。
练习册系列答案
桂壮红皮书题优练与测系列答案
东方传媒金钥匙组合训练系列答案
优等生数学系列答案
小学课堂作业系列答案
口算练习册系列答案
金博士一点全通系列答案
课时作业本吉林人民出版社系列答案
天天向上中考零距离教材新解系列答案
阳光互动绿色成长空间系列答案
星火英语Spark巅峰训练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分)A—I为九年级化学所学的物质。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E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F、G、I均为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末标出),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
(2)B与I之间的化学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写出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图中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各组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X
甲
乙
丙
A
AgNO
3
Na Cl
Cu
HNO
3
B
Na
2
CO
3
HCl
Ca(OH)
2
KCl
C
稀H
2
SO
4
Fe
Fe
2
O
3
BaCl
2
D
O
2
H
2
CO
2
C
2
H
5
OH
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1)CO
2
(水蒸气)
; (2)NaCl(Na
2
SO
4
)
;
(3) NaOH〔Ca(OH)
2
〕
;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的四种常见化合物,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请依据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1)甲、乙组成元素相同,且甲→乙,则甲:
;乙:
(用化学式回答),甲→乙的反应类型是
。
(2)丙为固体,丁为气体,且丙→丁,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某气体混合物由H
2
、N
2
、CO和CH
4
中的两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点燃后的产物依次通过浓H
2
SO
4
和NaOH溶液,结果两溶液的质量均有增加。则该混合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A.N
2
和CO
B.H
2
和CO
C.N
2
和CH
4
D.H
2
和CH
4
(5分)通过海水提取的粗盐中含有MgCl
2
、CaCl
2
、MgSO
4
。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用于沉淀的试剂均过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的BaCl
2
不能改成Ba(NO
3
)
2
,其原因是什么?
(2)进行步骤①后,如何判断BaCl
2
是否过量?
(3)加入Na
2
CO
3
的目的是什么?
(4)以上粗盐提纯的有关操作中需用到的主要仪器有哪些?
(5)该实验方案还需完善,请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
实验室用H
2
O
2
溶液和MnO
2
固体混合物制取O
2
时,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若要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MnO
2
固体,其主要操作是
。
.下列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除去铜粉中混有的木炭粉
B.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除去气体中含有的一氧化碳
C.加入适量氧化铜除去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
D.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固体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