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Fe、Fe2+、Fe3+三种微粒中,一定相同的是( )
A.化学性质 B.核外电子数 C.核电荷数 D.所带电荷数
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存在化学变化的是( )
A. 木条折断 B. 木条燃烧 C. 玻璃破碎 D. 石蜡融化
阅读下列信息: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 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物理性质有_____;
(2)铝的化学性质有_____。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都是物质微观分子的运动形式,但物质的运动形式不只这两种
B.变化中只要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产生,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D.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能升华 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 D.水蒸发产生水蒸气
2019年5月,英国科学家利用稀有化学元素镅成功点亮了一只小灯泡,该实验的成功为接下来在太空电池中使用镅奠定了基础。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1,核外电子数为95,则镅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95 B.146 C.241 D.336
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 6 B. 8 C. 14 D. 20
下列是一位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A.在空气中加热铜片变黑,加热铝片熔化摇摆而不滴落
B.向鸡蛋清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黄色沉淀
C.锈铁钉在稀盐酸里浸泡,铁锈消失,长时间后溶液变为浅绿色
D.向盛有饱和食盐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振荡后硝酸钾消失
下图是三种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B. 欲除去A溶液中少量的B物质,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C. t1℃时,将8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童为70g
D. 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