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是紫红色金属,D为难溶性碱。则D的化学式为_____,由C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A与水化合得B,C是白色难溶固体。则B的一种用途是_____,由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央视频道《是真的吗?》栏目中有一段视频: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小晟同学取某种“锡纸”进行了探究:
(1)“锡纸”燃烧的原因:“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 (填“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
(2)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
【提出猜想】猜想Ⅰ:“锡纸”中的金属是锡; 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与结论 |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
【交流讨论】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 ;
②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 (填序号)。
A.氯化铜 B.硝酸银 C.硫酸钠 D.硫酸亚铁
【拓展应用】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我们要严加防范。如果电器着火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
。
化学反应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从能量角度去认识化学变化是认识化学的重要手段。实验用品:37%的浓盐酸(密度为1.18g/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量筒、温度计。
实验一:配制100mL 10%的盐酸(密度为1.05g/mL)
实验步骤:
(1)计算:需要37%的浓盐酸的体积为______mL(精确到0.01mL,下同):需要蒸馏水的体积为______mL(水的密度为10g/mL)
(2)量取浓盐酸和蒸馏水
(3)混合配制
实验二: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室温下),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如下:
加入盐酸的体积(V)mL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溶液温度变化(△t)℃ | △t1 | 5.2 | 9.6 | 12.0 | 16.0 | 18.2 | 16.7 | 15.7 | 14.7 | 13.7 | 12.9 |
①表中△t1的值为______。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当加入盐酸的体积为10mL时,所得溶液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
④根据上表分析,加入盐酸的体积在0~10mL,溶液温度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是______。
⑤其他条件不变,若改用20%的盐酸进行滴加,结合对上述曲线的分析,大胆猜想新曲线最高点的位置(不考虑溶液密度和比热容的变化及热量散失等影响因素)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