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有六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如图所示:
(1)写出C途径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2)________途径属于物理变化,利用液氮和液氧的_____________不同进行分离。
(3)为了使 A、F 两种途径更快地制取氧气,还需要加入________ (写化学式),起__________作用。
(4)根据“绿色化学”理念,________(填序号)途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方法.
【答案】2H2OH2↑+O2↑ 分解反应 D 沸点 MnO2 催化 A
【解析】
(1)C途径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H2↑+O2↑,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2)D途径是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而分离的,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3)A、F途径,双氧水和氯酸钾单独加热也能产生氧气,但反应速度太慢,故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4)A途径,双氧水制氧气装置操作简单、安全,不需加热,生成物是水和氧气,无污染。
【题目】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制品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锈,而铁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
(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入稀盐酸中。
操 作 |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 |||
片刻后的现象 | 有少量气泡 | 无气泡 | 无气泡 | Fe>Al,Fe>Cu |
几分钟后的现象 | 有少量气泡 | 有大量气泡 | 无气泡 | _____ |
(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
(反思评价)在该实验中要求金属要相同粗细,稀盐酸要_____;
且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_____。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操作 |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 ||
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_____。 | Al>Fe>Cu |
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拓展迁移)
(1)实验结束后,老师归纳总结了验证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两种方法。晓华提出还有别的方法也可以验证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她分别将铝丝和铜丝插入_____溶液中(填化学式),观察现象,即可知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晓华的想法得到了大家一致赞同。
(2)除了用上述方法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可以依据_____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