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小明在厨房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可能是食盐”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A. 问题 B. 假设 C. 实验 D. 结论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过程)
(1)计算:需要5g氯化钠,需要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mL。(水的密度为1.0g·mL-1)
(2)称取氯化钠时,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两端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等的纸片,用镊子移动游码至刻度如________(选填“A”或“B”)图所示。
(3)量取水时,选用__________(选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当液面接近刻度时改用____(填仪器名称)加水至所需刻度。
(4)在烧杯中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至氯化钠完全溶解,再将其转移至指定容器,贴上标签。
(实验反思)
(5)实验时,用蒸馏水洗涤烧杯,未经干燥即用来配溶液,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拓展计算)
(6)若将所配的100g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至0.9%,需加入水的体积为_________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mL)
乐乐查阅资料发现CaCl2可用作干燥剂。他设计了下面的转换方法,用CaCO3制得CaCl2。图中“→”表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上方为反应条件或参与反应的另一种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反应①②③都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
(2)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对比两同学的转化方法,我们发现熟练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可以优化物质的转化途径。写出物质B经一步转化为CaC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以下实验解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能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去掉烧杯,点燃红磷,在装置完全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装置的总质量会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
(3)小明同学在学习完空气成分测定实验后改进了课本上的装置图如图(查阅资料得出白磷红磷一样有可燃性,且燃烧后的生成物也相同,但白磷在40℃即可燃烧)。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实验时,可以观察到活塞先向______移动(填“左”或“右”),后移动到刻度______处。
②小张同学重复小明同学的实验,但是结果活塞只移动到刻度4.5处,可能是什么原因____。
③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B. 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
C. 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 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实验步骤如下:A给试管加热;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C熄灭酒精灯; D装高锰酸钾于试管中; E 将导管移出水面;F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G 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
要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可用燃烧除氧气的方法.下列物质中可选用的是( )
A.铁丝 B.木炭 C.红磷 D.蜡烛
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_____;
(2)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_____;
(3)将块状药品投入竖直的试管中_____;
(4)取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___。
化学发展史上,我国一位科学家主持测定了铟、铱,锌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这位科学家是( )
A. 侯德榜 B. 王应睐 C. 拉瓦锡 D. 张青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