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氧原子,“〇”表示氢原子).
(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以上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 构成的(选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4)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 .
【答案】(1)混合物;(2)化合反应;(3)分子;(4)2:1
【解析】
试题分析:(1)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故要把反应前后相同的部分去掉。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B过量,C由多种物质组成,属混合物;
(2)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化合反应;
(3)B是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2:1 。
【题目】一种奇妙的蜡烛,点燃后怎么吹也吹不灭,它看上去和普通蜡烛一样,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蜡烛持续燃烧呢?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烛芯制成,吹不灭的蜡烛是在烛芯上包裹一层一种金属与少量稀土元素形成的合金粉末,着火点为150℃。蜡烛燃烧时,烛芯里的金属不燃烧;蜡烛一熄灭,未降温的金属就燃烧起来,从而再将蜡烛引燃。
【思考与解释】蜡烛燃烧时,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小莺通过查阅资料已知吹不灭的蜡烛芯内的金属可能是铜、铁、镁或铝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成分,请你与他继续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注:不考虑粉末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⑴提出问题:蜡烛芯内的金属究竟是什么?
⑵猜想与假设:猜想一:蜡烛芯内的金属是铜;
猜想二:蜡烛芯内的金属是铁;
猜想三:蜡烛芯内的金属是镁;
猜想四: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验证:
实验 | 操作步骤 | 现象 | 结论 |
Ⅰ | 取出烛芯内的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 金属是银白色 | ______________ |
Ⅱ |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小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 金属逐渐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溶液为无色 | ______________ |
Ⅲ |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铜溶液,观察现象 | 有红色物质析出 | 该金属可能是镁 |
a.请写出实验Ⅲ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b.仅实验Ⅲ中的现象不能证明该金属一定是镁,请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
⑷讨论交流:
下图是小莺利用数字实验测定的金属与酸反应时装置中压强的变化曲线。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①图一中为什么铝条与酸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压强变化不大?________________
②从图一、图二的曲线中找出一条有意义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