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氧气 B. 一氧化碳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下列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B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F所表示的粒子是_____(填化学符号),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填序号)。
(3)D、F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
(4)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③元素的原子序数 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近两年广泛流传一个民生热词“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B. 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粽叶
C. 为防止骨质疏松,长期摄入过量钙元素
D. 用碳酸氢钠作发酵粉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现有①硝酸钾②氢氧化钠③干冰④氯化钠⑤石墨⑥生石灰,从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1)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
(2)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
(3)常用于消除公路积雪的是______;
(4)用作人工降雨的是______;
(5)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的是______;
(6)可作某些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到瓶口出现白雾
B. 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很快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C. 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D. 水通电,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燃烧时会发出淡蓝色火焰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完成“常见金属的性质”实验时进行了以下一些探究活动。
[探究话动]:将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未发现明显的实验现象。
[现象分析]:(1)请分析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____。为顺利完成实验,你的建议是___
[继续实验]:(2)兴趣小组同学根据你的建议,重新进行了实验,观察到了明显的实验现象。经充分反应后,该实验的现象是____.
(3)经研究发现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中微粒未完全画出)。则用实际参加反应的微粒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是_____
(4)兴趣小组在完成上述实验时,还发现了铝丝表面有少量气泡生成。根据已有知识和资料信息判断这种气体有可能是_____(资料信息:硫酸铜在水中会发生一些变化,生成微量的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A. 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
B. 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
C. 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D. 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氨气 B.氯化钠 C.镁 D.金刚石
请用化学用语填写:
(1)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是____.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
(3)密度最小的气体单质____.
(4)m个钠离子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