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物质的检验与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
A | 鉴别纯棉线和合成纤维 | 观察颜色 |
B | 鉴别化肥NH4Cl和KCl |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嗅气味 |
C | 除去O2中混有少量的CO2 | 通过足 量NaOH的溶液,再通过足量浓H2SO4 |
D |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A、纯棉线和合成纤维都是白色的,要鉴别纯棉线和合成纤维,不能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故选项A不正确;
B、鉴别化肥NH4Cl和KCl,加入熟石灰,研磨,有氨味的是氯化铵,无氨味的是氯化钾,故选项B正确;
C、除去O2中混有少量的CO2,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再把气体通过足量浓H2SO4吸收水分,得到氧气,故选项C正确;
D、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粗盐中的食盐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在粗盐中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除去泥沙、蒸发滤液就得到食盐,故选项D正确。
故选:A。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溶解度/g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 g
B.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30 ℃时,在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45.8 g溶质
D.40 ℃时,将饱和KNO3溶液降温至20 ℃,一定有晶体析出
【题目】运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下表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 B化学与健康 |
图书馆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防菜刀生锈——洗净后擦干 | 发霉的大米——含黄曲霉素不能食用 甲醛溶液——可作食品保鲜剂 |
C性质与用途 | D化学之最 |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作装饰品 木炭具有可燃性——冶炼金属 | 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气体——稀有气体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水 |
A.AB.BC.CD.D
【题目】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实验室常用电石(主要成分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电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也不与Na2CO3反应)。在实验室中,该同学把一定量的CaC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Na2CO3
猜想二:NaOH
猜想三:NaOH、Ca(OH)2
[分析与推理]:
分析一:若猜想一成立,说明实验中加入的CaC2量少,CaC2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与Na2CO3反应后,Na2CO3剩余。
分析二:若猜想二成立,说明实验中加入的CaC2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与Na2CO3恰好完全反应。
分析三:若猜想三成立,说明实验中加入的CaC2量多,CaC2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与Na2CO3反应后,Ca(OH)2剩余。
由以上分析可推知:反应后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可能存在的溶质是___和_____。对可能存在的溶质,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设计并实验]: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 无气泡产生 | 猜想_____不成立 |
实验二 | 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 _____ | 猜想三成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
[拓展延伸]:
若向CuCl2溶液中加入少量CaC2,充分反应,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同时出现蓝色的_____(填化学式)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