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常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粉末;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202)溶液分解产生氧气.

(1)写出上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④
锥形瓶
锥形瓶

(2)请仔细分析上图中装置A的特点,推测该装置可用于上述制氧气方法的有
a或b
a或b
 (填a、b或c).
(3)采用方法c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图1中的
B
B

(4)装置B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有气泡冒出
有气泡冒出
;若将生成的CO2气体通入到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现象是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遇水生成碳酸
二氧化碳遇水生成碳酸
;若将生成的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是
变浑浊
变浑浊
,反应方程式是
Ca(OH)2+CO2=CaCO3↓+H2O
Ca(OH)2+CO2=CaCO3↓+H2O

(5)利刚装置A制氧气,在结束实验时要先撤离导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
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
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
;利用装置B制氧气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
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
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

(6)若用图2所示装置来收集H2,则H2气体从装置的
A
A
端通入(填“A”或“B”).
分析:(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
(2)根据A是加热装置分析;
(3)根据方法c制取氧气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分析;
(4)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生成物写成化学反应式;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根据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和水写出化学反应式;
(5)装置A制氧气,为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在结束实验时要先撤离导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装置B制氧气时,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
(6)根据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分析.
解答:解:(1)图中④的名称是锥形瓶.
故答案为:锥形瓶;
(2)A是加热装置,需要用加热装置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粉末;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故答案为:ab;
(3)方法c制取氧气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所以可以用装置B.
故答案为:B;
(4)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看到有气泡冒出;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反应式是: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有气泡冒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遇水生成碳酸;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5)装置A制氧气,为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在结束实验时要先撤离导管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装置B制氧气时,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
故答案为: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
(6)氢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若用图2所示装置来收集H2,则H2气体从装置的A端通入,瓶内的空气从B端排出.
故答案为:A.
点评: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与之相关的问题、注意事项等同学们一定要了然于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